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长安攻略笔记 > 第3章 朱蜡花

第3章 朱蜡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茶汤清亮,茶气芬芳,县尉衙里尽是好东西啊。”裴佑见此情景,含笑道。

孙县尉闻言连忙弓些腰背,称几声不敢。

随即便见徐让抿了口茶,赞了一声好,又转向一旁侍立着的主簿,问道:“你是专管户籍的,长安县人口众多,这邓老翁有何来历吗?”

这县主簿只是个从八品上的小官,虽在天子脚下,但到底从未见过县廨外的大官,闻得徐少卿询问,他有些惶恐,但也照实答了:“邓老翁单名一个通字,陇右人士,四年前定居长安,听对门儿的邻居说他无儿无女,自来了也从未提过家人。”

“四年前?若我记得不错,四年前正是建德二年,陇右发生过一次山崩,听闻石流沙瀑,沟谷皆平,期间死伤百余人,流民有趁机入京畿道,在长安安了家的,圣人因新登基,也并未怪罪。”裴佑接了话茬,状似刚回过神来,问道:“不过百姓不是没有过所不能搬家吗?”

那县主簿点一点头,接着向下道:“不错,按规定百姓是不能胡乱搬离住处的,但那年圣人见他们实在没地儿住,便特许了灾民没有通行的过所也能迁居,所以这帮子流民也就在我们县住了下来。”

“原是这样。”裴佑手里摩挲着袖上的珍珠扣,接道。

她面上不露,仍是一副低眉沉思的模样,心头却顿悟,不由暗道:怪不得那日自己能从陇右节度使账房的家中看见与长安来往的信件,信末只盖了一方红印,是吐蕃文,意为通,她原还不解,这通字究竟有何高深?

既然同为陇右出身,现在想来这通字或是指邓老翁了,亏她还乔装了卖布的绣娘半月,成日里去长安人流最多的西市探查,嫌犯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她邻居!

失策失策!

但邓通与陇右节度使有何关系?他一介草民,又怎会掺和进来圣人命她暗查的陇右节度使贪墨案中呢?长安与陇右,信件里还牵扯到了吐蕃,这桩桩件件仿佛群山挡在身前,让她如堕五里雾中,不见光明。

裴佑气闷地将面前的茶水牛饮下肚,才解了些烦恼的郁气。

徐让在一旁听了半晌也没吭声,茶水已剩了半杯,似在思索什么,孙县尉怕他突然想起另一件要事,差人审查今年长安县的庶务,赶紧给二位添了茶,又撵了县主簿下去。

多喝一些,嘴里忙着便想不起来说话了。

徐让看出了他的心思,只觉好笑,他屈指敲了敲红木桌面,笑问裴佑道:“听闻裴副使也做了邓老翁一段时间的好邻居,这半月邓老翁举止有何异常?”

裴佑暗自思索一番,摇了摇头:“没有,不过邓老翁每日午时便会去西市胡婶铺子对面的酒馆打酒,雷打不动,或许这是一个突破口,明日我去看看。”

徐让闻言若有所思。他与裴佑虽一直面和心不和,见面便冷讥热嘲,但在这种大事上,裴佑还是有底线的,并不会胡乱出口戏弄人,她或许在此案中最终另有所图,但此时被迫和他绑在了一条船上,依裴佑的人品,暂时值得相信。

想通了这茬儿,他颔首,忽地抬指招了小厮过来,耳语了几句,又不知道从哪里掏出来一把洒金的檀香宣扇,告了辞,呼扇着香风离开了。以裴佑对他的了解,他必是要去刑房验尸去,这人作风严谨至极,专爱挑细枝末节处钻研,今日仵作初检他定是不放心,自己亲自查看错漏去了。

但这场景在裴佑看来颇有些诙谐的意味,虽说这冬日里暖炉子烧得勤,屋里头热了些,但哪家公子郎君大冬天扇扇子?

下一刻见人起来了,孙县尉也脚跟脚似的殷勤地跟在他身后来去,就差踩着徐让的鞋,他眉毛耷拉着,不大的眼睛仿佛做浆子的黄豆挤在下头,小酱缸大小的脑袋也随着脚步越落越低,身上浑透着一股丧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