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华夏国宴打脸使臣 > 第12章 朱衣侯、和瀛回礼

第12章 朱衣侯、和瀛回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玉带朱衣侯”。

——藤原纯子看着这一列娟秀的字迹,大脑一片空白。

这五个字她都认识,然而组合起来,却成就出一种超越她认知的美感。

这是名字?

是这道菜的名字?

菜名还能这么起?

终于,藤原纯子的大脑胡乱地运作起来,试图分析现在的情况。

她隐约感觉到了,“玉带朱衣侯”竟然真的是这道菜的名字。

而且,比她起的“香葱焖海老”要精妙不知多少倍。

可、可是,这到底是怎么——

“不错,这个名字不错。”

李驰在一旁朗声笑着,解开了藤原纯子的疑惑。

“虾之雅称中,朕也觉得以‘朱衣侯’为最佳。”

在李驰看来,因虾头似矛又似枪而将其称作“江湖客”,带上了糟乱的江湖习气,打打杀杀的,为他所不喜;

因其色泽红艳,形状卷曲而将其称作“玛瑙钩”则有圄于闺房情乐的轻靡之感,遮遮掩掩的;

又因为虾的须发长且白,其实大隆也有“长须公”这样的叫法,和藤原纯子的“海老”颇有相似之处。

但李驰觉得这样叫法过于直白,不算雅致。

唯有这一句“朱衣侯”,极其符合李驰的帝王心性。

他朝藤原纯子解释道:“本朝高官才可穿朱服紫。爱妃你看这些红色的海虾,岂不是正如金殿面圣的朱衣公侯吗?”

藤原纯子恍然大悟。

她颤着瞳孔,视线在那张花笺和苏晓瓷之间转了无数遍。

“朱衣侯……”

藤原纯子喃喃道,震惊于华夏文字这样精准的表达和丰富的寓意。

这三个字,甚至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汉字,既不华丽,也不高深。

可短短三字,不仅完美描述出了食材的形态、颜色,更难得的是那意境。

就如同此时,只听了这名字,只说这几句讲解,李驰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些因受封受赏而躬身行礼,千恩万谢的臣子们。

不得不说,他是这世间最配得上这个菜名之人了。

李驰龙心大悦,继续称赞。

“虾有峥嵘若龙之相,也有力争上游之雄,比其它水族精贵气派,以朱衣侯比拟正合适。”

藤原纯子只茫然地点点头。

她的面色也是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识地在应和李驰。

于是李驰对她这般表现,生出淡淡不满来。

经过几天的相处,李驰已经习惯一呼,藤原纯子自己就能百应,对他极尽崇拜。

而此时,自己讲解了一大顿,藤原纯子却无甚反应。

于是,带着自己也未察觉到的规训意图,李驰笑问,“爱妃,朕来考考你。朱衣侯你明白了,那‘玉带’又作何解?现在可看出来了?”

藤原纯子看出来了。

原来所谓“玉带”,就是她方才大咧咧说的那些香葱。

雪白的葱段被油温染上金色,变得柔软而透白,确实像是由金线编织、缀着颗颗宝玉的玉带。

更难得的是,这一意向正与朱衣相配。

因为公侯王爵皆是身穿朱衣、腰系玉带。

——磕磕绊绊地,藤原纯子将自己的见解如此说出,只是没有平常那样甜美的笑容,也并非平常那样谦恭的语气,这使得李驰心中的隐隐郁气,仍是没有得到抒发。

他本来想着,如果藤原纯子真起出一个好名,不如就由她将这道菜命名,宫中从此延用,也算是博美人一笑的佳话。

只可惜,两个名字高下分明,看来是不用改了。

其实,经历昨日今日这两遭,李驰对于藤原纯子那“汉学之神女”的名号究竟有几斤几两,心中已然有数。

但比起这名号,他其实更看重藤原纯子是否乖巧可人,是否将全部的心神精力献给他。

李驰觉得自己或许太过娇惯藤原纯子了。

那恃宠而骄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纠正。

李驰必须现在便随便找个什么理由,让她尝一点苦头,如此,才能将她修剪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

李驰收起笑容,“爱妃,怎能因长者年老,就说他们身躯佝偻似虾?还特意将其点出,作成什么‘海老’一词。”

“朕以为此词十分无礼,而且小气,你以后莫再用了。”

藤原纯子本来仍陷在冲击中,神思都是木的,乍听君王斥责,骤然惊住。

“陛下……”

她想要开口解释。

然而她自会说话,说的就是“海老”一词,从来没想过其不妥之处,如何能追根溯源地解释明白?

李驰还在继续,“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亦该为长者讳。就算长者非亲非故、无财无权,只是寻常百姓,也不可轻率地只以一‘老’字相称。”

那“长须公”的名字,起码还算个带着敬意的尊称呢。

“爱妃,听明白了吗?”

自打相识,李驰从来没有用这样严肃的语气与藤原纯子说话,后者顿感惊惶不已。

藤原纯子低头连连道歉,看不清表情,苏晓瓷的余光倒是能看到阿竹正向自己投来无比怨恨的目光。

关我什么事?!

这里又有我的事?!

苏晓瓷深感冤枉。

右膳长大人明鉴啊!她在心中遥遥呼唤厉玉娘。

我这次真的不是故意的!

自己早已决定百忍成金,绝对不与藤原纯子一般见识了,奈何对方人菜瘾大,非要挑衅……

如果她没想卖弄墨水去起什么菜名,哪有这自取其辱的一出?

她自己来送人头,苏晓瓷也很无辜啊。

而且天地良心,苏晓瓷可不是在拿自己穿越的金手指碾压藤原纯子。

苏晓瓷在现代时,虽然也学习和研究了许多古菜谱,但是她毕竟是厨子,又不是汉语言文学博士,在古文学的造诣上,还是差了许多。

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鲟香透白琼瑶片,虾醉殷红玛瑙钩。(1)

……

无论是这些诗句,还是昨日国宴上的礼记,都是苏晓瓷来到此世才学会的。

所以不只是她,哪怕去问任何一个能够升做一等膳婢之人,那都是被负责的姐姐们打着手板背出来的。

她们对于各种食材相生相克的关系、质性、产地,以及经典中所记载的膳食之道、宴饮之礼都能对答如流。

毕竟,她们可是在这禁宫中当差。

全天下,没有地方比此处更讲究礼节和规章了。

原主本就十分用功,苏晓瓷接收了她的记忆,是个很好的开始。

她又深知自己欠缺于此,于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才将那些相当于硬灌进自己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灵活地使用,起出了“玉带朱衣侯”这样的名字。

聪慧的天性,适当的努力,加之最重要的原因——有幸根植于这一片文化昌盛、历史悠久的土壤,苏晓瓷早在不知不觉间就吸取了足够的养分。

文化赋予她感知力,历史赋予她理解力。

这一切与生俱来,融入她的血脉,早超过了时间、空间、地域等所有限制,绵延不绝。

所以苏晓瓷能在见到晴夏凉秋、岸芷汀兰的美景时,脑中骤然弹出一句最合适的诗句。

所以她能仅用四字的成语和典故,就精简而准确地表达想法、陈述情况,与同胞们高效地交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