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年代文里下乡找到对象了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念到名字的,一会儿跟着大山去隔壁村。”

“李国华...,还有朱慧;你们四个跟着大山走。”

朱慧听到自己的名字,心里一阵失落,脸颊微红的偷瞄了眼封清,发现封清并没有注意她,她咬了咬嘴唇,满脸失望。

“大家把自己的行李,赶紧都拿下来,大山,这四位知青就交给你,要把他们安全送到隔壁村。”

“爱华叔,您放心,我一定把他们安全送到。”

姜大山担心大队长不放心,拍了拍胸脯一脸保证道。

把行李放下后,姜大山就带着李国华四人,去了隔壁村子。

留下的八个人,除了一个叫章远的男生,和一个叫苏慧敏的女生,其他人封清在火车上,基本也都认识了。

章远身材颀长,体型偏瘦,五官端正的面颊上隐含着不耐,对周围的环境一脸嫌弃,看到有人朝他看过来,又装作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

苏慧敏是一个圆圆脸,长得很可爱的女孩子,可能坐火车有点水土不服,又走了一路,此时恹恹的没有精神。

大队长安排好后,通知新来的知青第二天上午休息,下午开始正式上工,让知青自己收拾下,就急冲冲的赶着牛车,回了家里吃晚饭。

临走时说了声,会让人给他们提前支点粮食送过来,让他们自己商量搭伙做饭的事情。

知青点是村小学改建而成的,后来学校停课后,知青下乡就改成了知青点的住处。

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这一个小学,这个年代上得起学的孩子又少,所以小学只有四个教室,和一个很小的教师办公室。

因为来上课的学生少,所以建的教室都不大,改成知青点后,一个房间一张大通铺,三个人就睡满了。

这次姜山村安排了八个知青,再加上往年下乡的知青,现在还住在知青点的有三个人,加起来有十一个人,四间教室刚好够住。

倒是还有个教师办公室,只是太小了,就改成了灶房。

老知青有两男一女,其中一个叫严明的男人,在姜山村待的时间最长,已经下乡有五年了,现在负责知青点的事情。

其他知青有的觉得回城无望,心灰意冷下就和村里的农户结了婚,落户在了村里,所以也不在知青点住。

进了屋子,封清双眉微蹙,眉宇间隐约流露出一丝烦躁。

他有轻微的洁癖,虽然不严重,但是和两个人挤一张床铺,天气也越来越热,感觉有点无法忍受。

封清按了按眉心,把行李提到屋里,暗自思忖还是要想法子搬出知青点。

而且他又要做外伤药粉,还要开发空间系统的用处,和别人住在一块也不方便。

封清打开行李箱,从旧衣服里面,找了一块用作抹布,把靠边的床铺擦了擦,又把旁边课桌擦出来了一块,用来放个人用品。

屋子里面的桌子,还是小学上课用的长桌子,桌面坑坑洼洼,也没有抽屉,封清就把装吃食的行李箱放在了桌下。

这三个箱子,其中两个是原主小叔做生意留下来的,都有锁头锁着。

原主这几年把重要的东西,都装到了行李箱里面,藏在床底。

房间只要出门就锁的死死的,幸好邻居强占原主的房子,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没找到机会去翻原主的屋子。

收拾好东西后,和原来的三个知青简单认识了一下,村民就把粮食送了过来。

在火车上坐了一天一夜,今天又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所有人都一脸疲惫。

严明安排另外两个知青,拿着预支来的粮食,帮着给做了点吃食,大家简单吃了两口就都去睡了。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封青就醒了过来,他眉头突突的跳着,用掌心按压了几下眉尾和额头,无奈的起了身。

虽然疲累,但是三个大小伙子一个房间,另外两人呼噜声震天响,让封清有种梦回高中宿舍的场景,怎么都睡不着了。

封清起身后,在知青点转了一圈,发现知青点光秃秃的,没什么可看的。

刚好严明三人也起来上工了,封清主动开口打了声招呼。

“严知青,早上好!你们要去上工了吗?”

“是啊,封知青,你们刚来早上不用上工,怎么也起这么早?昨天傍晚才到,又收拾了那么晚,该多休息会儿,养养精神的。”

严明看了看天色,一脸惊讶的看着封清,此时天还没完全亮起来,大概早上五点的样子。

“火车上睡多了,睡不着,就起来转转!”封清耸了耸肩,笑着说道。

“严知青,我看墙角放着的有空背篓,可以先借我用下吗?我打算到云雾山看看,顺便挖点野菜。”

“我们要到田里上工,背篓也用不着,你随便用。”严明摆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

想了想,又怕封清对姜山村不熟悉,而且在村里买东西也不方便,担心封清觉得和在城里落差大,就多加了一句。

“咱们这姜山村大部分农家都会编背篓,等你以后熟悉了,也可以找他们换一个,在农村没有个背篓装东西还挺不方便的。”

“好,多谢严知青。”

“您来得早,对姜山村比较熟悉,和村民相处的也比较融洽了,以后有不懂的地方,还请严知青您多知会一声。”

对严明的热心,封清很是领情,和颜悦色的一笑。

严明三人上工走后,封清也拿上背篓出了知青点,往云雾山走去。

以前他爬的最多的山,就是现代开发过度的旅游山景,山路是人力建成的青石板阶梯。

对自然的山景还停留在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他小时候是在乡下长大的,他们村附近也有好几座大山,所以对山里也不陌生。

此时天刚蒙蒙亮,封清在路上远远看去,远处大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都在赶着去上工。

偶尔一两个晚去上工的,路过封清旁边,好奇的看了封清两眼,没做停留就赶紧追前面的队伍去了,去迟了可是要扣公分的。

封清刚走到山脚下,就看到前面两个小小的身影,背着一个比他们身子还大的背篓,手牵着手往云雾山上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