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四方来食 > 第41章 44. 手捧花

第41章 44. 手捧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如今大部分村民已经世俗化成熟苗,但在婚礼的各项细节上,夫妻俩还是仍然坚持黔省苗族的传统习俗。

因为造型复杂,樊姐四点就爬起来梳洗了。

隔壁的嬢嬢昨天刚用棉线给她绞过面,如今正咬着一排黑色的一字夹,给盘得紧实油亮的发包上固定银饰。

谈嘉山掂量了把搁在梳妆台上沉重的银项圈,再看了眼配件足有三十多件的头饰,忍不住问:“樊姐,你脑袋重不重?”

“当然重,重得要命啦!”樊姐大笑,尽管脑袋不敢乱动,但头顶的“建筑”还是清泠泠地响成了一片,“这套衣服还是我妈妈留给我的,我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缝了,一直缝到十八岁呢。”

在姐妹们的协助下,樊姐穿好绣满银片的服饰,喜气洋洋地出了门。

吉时一到,站在最前头开路的老金的表兄弟先冲了上来。

他单边肩膀上架着的扁担上挑了两筐红鸡蛋,嘴里狡猾地嚷嚷着:“让一让让一让,鸡蛋易碎,莫要冲撞……”

大人们下意识闪躲,但小孩们可不吃这套,哇哇叫着一边一个地抱住他的腿,把人绊在了原地。

表兄弟挣脱不开,只好停在原地就着嬢嬢们手里的牛角杯,硬着头皮喝了一肚子米酒。

见围上来敬酒的嬢嬢越来越多,后面挑着其他喜货的男方兄弟们见势不妙,赶紧裹住新郎继续冲阵。

其中尤以老金身前那位挑着鸭子的个头最大,他担着的绿头鸭也凶猛异常,见有人靠近,便嘎嘎地叫着到处啄人,硬是吓退了一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村民。

一行人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摸到门口,接亲团们默契地散开,把最难过的“高山流水”阵交给了新郎老金。

排笙一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唱着苗语山歌,握着红鸡蛋便朝老金的脸上滚去,抹开两团艳红的胭脂。

山歌不断酒不断,十二只浅口瓷碗连成线端过来,老金一求饶,嘴里便会被塞进来几根新鲜辣椒祛酒气。

见喝得差不多了,伴郎们有眼色地从兜里掏出开门红包求了一轮,叫已经开始左脚绊右脚的老金好不容易顶着张大红脸冲进了新房。

尽管条件有限,但流水席的席面做得一点儿也不马虎。

村里的屠夫一大早就从栏里赶了头猪出来,把猪肠、猪肺洗得干干净,同酸菜、排骨一起煲了整整两大锅杀猪菜。

肥瘦恰好的五花部位被切成厚片,扣在脆爽的腌菜上嚣张地冒着油光;肘子的部分则用绵沙沙芋头炖了,裹着口感同样糊烂的蹄筋,又香又糯。

雨后才冒出来的新鲜八月笋被切成圈,中和了薄得透明的腊肉的咸鲜味,一口一嘴鲜。

见新郎新娘上台,吃得满嘴流油的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筷子,顺便把香得把脸埋进碗里吃的小孩们的脑袋从碗里薅起来。

因为停电用不了话筒,老金提前管货郎借了个装电池的喇叭当麦克风。

只是他操作不熟练,按了几回,喇叭里率先响起的居然是货郎女儿录的脆生生的吆喝声。

在众人善意的笑声中,本就紧张的老金卡了壳,只能从裤兜里摸出一张已经被捏得不成样子的小抄,磕磕巴巴地对着念了起来。

他从两人相识相知说到携手创业,讲到动情处,反而先把自己搞得泣不成声,在台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老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哽咽道:“我不会说漂亮话,但从今往后,一定会努力给你和女儿带来更好的生活,我还要给你们娘俩做一辈子饭!”

樊姐噗嗤笑了出来,先前因为担心眼妆花掉而不敢落泪的她也没能忍住,噙着泪花给老金正了正头巾。

见年近半百的老金实在紧张得像个毛头小子,她好笑地从女儿手里接过纸巾,让老金擦擦冒出来的鼻涕泡。

“谢谢大伙儿前来捧场——等路修好了,我们再摆上两天,酒菜管够!来,再干一碗米酒!”

话毕,樊姐将手里绣工精湛的捧花抛上了天,恰好落在认真正认真拍照的谈嘉山怀里。

“恭喜恭喜,看来小谈也是好事将近——到时候可别忘了叫我们一家人去喝喜酒!”樊姐在台上朝还没反应过来的谈嘉山挥挥手。

谈嘉山曾参加过的婚礼其实不算少,前辈的、同事的、同行的,甚至还有自己亲爹的。

婚礼有中式有西式,有的新人在草地上尽量舞蹈,有的夫妻在教堂的彩窗下接受见证。

但无论形式,流程都大抵相同:煽情的音乐、公式化的致辞和新人的眼泪。

乐意清净的谈嘉山从不凑抢捧花这种热闹,但这份沾了喜气的祝福真如击鼓传花般砸到自己头上时,一向处变不惊的他居然也为这份真挚的情感所感染,甚至产生了某些奋不顾身的冲动。

可惜的是何应悟不在场。

在众人恭贺声中,谈嘉山郑重其事地把这束绣工精致的捧花塞进包里。

他要把这束含有特殊意义的捧花带回去。

再将它亲手送给何应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