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花费十多年的时间,倾尽所有去教导这群小孩子,言传身教,历经血与火的征程,淬炼成百战之名将,从一块璞玉,雕琢绽放出盛世光华。

既当主帅又当爹,可谓操碎了心。

刘裕以一己之力,教出了三个武庙,一个因为英年早逝与武庙失之交臂的名将,四个有灭国战绩的将星,一个城池保卫战的公认天花板,以及好几个文武双全的智将。

如此养成系操作,在万朝实属独一份。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遇见刘裕前,几乎都经历过一段无比凄惨的过去。

比如,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沈林子满门尽灭,朱超石全家都折损于东晋内乱,父亲也吐血而亡,王镇恶更是幼年就经历亡国,孑然一身流落异乡。

他们没有家,没有助力,也没有人教导。

如果未曾遇见刘裕,这一生或许注定会埋没无闻。

刘裕将他们从泥潭中拉起,从此既是引路人,也是成长路上唯一亲近信任的长辈。

这怎么不是一种双向奔赴呢?

所以说……

拍照片的站位问题当然要吵架啦!

这是在拍一张普通的军营照片吗,分明是在拍全家福,关系到家庭地位,岂能让步!

檀道济等人争执好一会,将矛头一并指向了刘裕:“主公快说吧,你要谁站在你旁边一起拍照!”

“孤选穆之”,刘裕熟练地拨开人群,从外围拽来了始终微笑着一言不发、稳坐钓鱼台的刘穆之,“好了,话题到此终结,快来拍照吧。”

刘穆之本来在他出征期间,负责留守后方,坐镇中枢,如今在这里是为了给大军送行。

他笑吟吟地一眼望过来,众人顿时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悻悻然让开一条道。

QAQ,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穆之先生啊。

不料就在此时,沈林子忽然一阵探头探脑:“可是,主公你右边不是还有一个空位,我能过去吗?”

“我看你是在做梦!”檀道济对他怒目而视。

眼看他们又要闹起来,刘裕宛如一位端水大师,熟练地打圆场道:“这个空位当然要留给北府军的所有士兵,镜头拿远一点,将他们都装进来。”

在经历了好一番折腾之后,终于一声咔嚓,大家都成功进了相片。

……

观众们一看。

哇,真不愧是北府军,好一支军容整肃、气吞山河的无敌之师!

再看全场,好多放飞自我、奇形怪状的年轻小将!

从此,万朝又多出一种新的君主流派,那就是宋祖刘裕,养崽式帝王。

【墨憨斋主人冯梦龙:这倒是让我想起一桩轶事,宋武帝每次派这群小将出征前,因为担心他们的安危,都会留下一个锦囊,里面写着所有行军计划,甚至规定了打开的时间,从来没有出错过。】

【咏絮才女谢道韫:话是好话,但怎么从你冯梦龙嘴里说出来,可信度就这么低呢。】

【墨憨斋主人冯梦龙:这次我真有证据!比如朱龄石灭蜀,刘裕让他先千里行军至白帝城,再开启锦囊。朱龄石本来见蜀军势大,慌得六神无主,幸而刘裕早在锦囊里给他写得明明白白,他一步步照做,果然顺利灭国。】

【武安君白起:料敌于先机,气质如神,令人叹服。】

【少女将军荀灌:竟有如此美事,那当朝武将们岂不是只需照安排去做,就可以顺顺当当建功立业?】

【宁州刺史李秀:羡慕了,甚至可以跟着一路捡功劳,升入武庙。】

【白衣兵仙陈庆之:宋祖对下属很好的,如果捅出纰漏,犯了错误,他会出兵去捞人;想要什么奖赏,可以直接当面跟他提;要是有什么情绪问题,他还会写信安慰你。】

【梁朝中书令沈约:是这样的。我爷爷沈林子大家知道吧,他那时候还是少年,第一次独立带兵,北伐出兵仅仅一个月,宋祖陛下就给他写了近十封鼓励信,现在还在我家里收藏着。】

万朝观众:6.

来自老父亲的浓浓关爱,就问你感不感动。

刘彻见到这一席话,倒是颇为认可地点点头,只因他和刘裕一样,也是一个养崽式帝王。

只不过。

他养崽是「自由飞翔」流派,将霍去病放出去自由撒欢,任其野蛮生长;

而刘裕属于「明确路线」流派,管理严格,坚决杜绝小朋友们长歪。

……

评论区:

【陈文帝陈蒨:祝宋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人类的本质都是复读机。

随着陈茜茜来了这么一下,众人很快紧跟队形,甚至还有全家上阵的:

【永乐大帝朱棣:祝宋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永乐大帝的徐皇后:祝宋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永乐大帝的太子朱高炽:祝宋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季汉丞相诸葛亮:虽然不认识宋祖,但还是祝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季汉征南将军姜维:虽然老师和我都不认识,但还是祝宋祖旗开得胜,直取长安,荡尽妖虏,光复汉家山河!】

【建康府通判辛弃疾:现在就认识了,刘裕还有他的谋主刘穆之,都是汉室后人。】

【汉光武帝刘秀:那还等什么,快让张巡上场,请我们大汉后裔. 嫡皇帝刘裕发卖那些蛮夷庶皇帝。】

辛弃疾扶额,发卖这一茬就过不去了是吧。

他本想跟在后面接个队形,给刘裕送出祝福。

但这群人一口一个“宋祖”,放在别的时空无所谓,放在赵宋就有些奇怪,最好找点新东西发送。

刚好他今天上门到陆游家作客,于是转头对窗外喊道:“务观,你上次说写了一首和刘裕有关的诗……”

庭院中,芳草如茵,一群猫咪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时不时翻滚两下。

陆游忙着撸猫,头也不抬,态度极其敷衍地说,“就在书房里,自己找嘛。”

辛弃疾叹气,在堆积如山的诗稿中一张张翻过去,总算翻出了一首《读史》。

扫了一眼,不由战术性后仰。

只见上面写道:“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诗是好诗,但是吧……

就这个「天意从来未易知」。

在别人都在发祝福的时候,送出如此晦气的东西,是只有拓跋焘才能干得出来的事。

真就不如自己写. jpg

【建康府通判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哇”,少年檀道济看见这句话,兴冲冲拽起刘裕的手说,“主公快看,有人写了一句很应景的诗!”

“看到了看到了”,刘裕带着几分无奈,拍了拍自家这傻孩子。

“辛弃疾直接叫你寄奴”,少年眨眨眼,宛如偷吃到糖果一样笑起来。

刘裕洒脱地摆摆手:“叫就叫吧。”

他有个副业是医学家,发明了一种治疗外伤特别有效的药草,并在整个南方进行推广。

这种草以他的名字命名,就叫做「刘寄奴草」。

士庶百姓平日也不用避帝王讳,一口一个「寄奴」叫得很欢快。

【刘宋冠军将军檀道济:辛弃疾你好,这句诗我们能拿来当口号吗?】

【建康府通判辛弃疾:当然可以,本来就是写来记录你们这次北伐,随意拿去用,不够的话记得找我现场再写。】

【刘宋冠军将军檀道济:好呀,多谢!】

【魏太武帝拓跋焘:那啥,辛弃疾,你写诗还怪好的,能送朕一首诗当战争口号吗。】

【建康府通判辛弃疾:???想得倒美,我看你长得挺像口号的。】

【魏太武帝拓跋焘:......】

观众:笑死。

拓跋焘,让你少说几句,你看你又被辛弃疾怼了吧。

……

第三次许愿即将开始。

“请在一分钟之内写下你们的愿望,倒计时开始——”

此前的愿望都会自动进入下一轮。

不少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愿望,又一次反复在评论区出现。

比如曹操的【为郭嘉续命】、苻坚的【复活王猛】、安乐公主的【成为皇太女】、桓温的【加九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寻找女儿的东魏司徒孙腾,由于长期契而不舍地刷屏,居然真的得到了回应。

闺女安然归家,孙腾夫妇喜不自禁,与她相拥而泣。

这些年,他为了找女儿,每逢仆婢诉苦,无论真假,必定为其解除贱籍,赐金放还,竟陆陆续续救下了几千名受难少女。

上天开眼,让好人终有好报,大家也纷纷为他高兴。

期间,评论区出现了无数对欧阳修的催更,对李隆基、赵佶等皇帝的痛骂,对拓跋焘的抨击,对秦良玉的赞美,对李存勖、郭崇韬的期待,对李来亨、郑经在吕宋岛未来的祝福,等等。

终于,许愿墙上的画面缓慢定格:“恭喜许愿人谢枋得中选。”

“他的愿望是,为辛弃疾换一位能够施展平生志向的明君皇帝,如果做得好,就永久接管该位面。”

万朝观众:???

张巡在吗,和你抢业务的人来了。

现在真有人要换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