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平静的日子终究短暂。春闱将至,小范大人被封为四品居中郎,负责这届春闱科考事宜。
在这个时代的庆国,春闱科考黑幕重重。宫中、朝中大员、太学每次可以推荐得意门生,在野的文坛名士也会受到照顾,留给考生公平竞争的名额寥寥无几。成百上千风餐露宿的赶考书生,不过是数十天之骄子的陪跑工具。
推动范闲负责科考之人显然不怀好意。
因为春闱历来是徇私舞弊的重灾区,稍有不慎,反腐查贪的鉴查院提司转眼就会自陷贪污受贿的泥潭。更何况主考官是礼部尚书郭铮,他因为贬损洛将军遭了妻子一顿家暴,在后来的舆论风波中和范闲势同水火,这一次两人共同主持春闱,郭铮少不了要给范闲下绊子。林相远在家乡都得到了消息,修书一封提醒女婿这里面的种种关窍。
情况棘手,但小范大人自有应对之策。
他派人从北齐接回了放在明面上的暗谍之首,郭宝坤郭公子。按他们之前的合作约定,他帮郭宝坤从刑部大牢里捞出了他爹,前任礼部尚书郭攸之,转为看押在鉴查院地牢。郭攸之投桃报李,将春闱科考的规则和禁忌一一告知范闲。
洛将军没法出门,帮不上好友什么,只能在一封一封的书信中,得知好友又收到了多少递上门请求关照的名单,家门口又被放下多少贿赂考官的重礼。
好在因为范闲刚刚在京中立威,倒无人敢来以势相逼。小范大人闭门不出,不见外客,在家门口安了一个火盆,凡是送上的名单一律当场投入火盆,甚至不会过目。礼物他倒是大张旗鼓地都收下了,就摆在范府门口新修好的巨型置物架上。这种明目张胆只收礼不办事的态度着实令人气愤,送礼的人渐渐少了,都等着弹劾他。
唯有一份名单被小范大人收下,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是洛九寄的。
于是春闱封卷后,狱中服刑的一个犯人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举模拟考试。
他曾是二皇子门下九品刀客,因为发了不合时宜的善心,被洛将军废去武功,被主上当做弃子,因走私案论罪量刑,在牢狱中弃武从文。
自诩为读书人的范无救,终于在这一日,圆了一个春闱科考的梦。刑期终有尽头,说不定有一天他真能济世安民,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
这一届表面波澜不兴,实则暗潮汹涌的科举考试总算有惊无险地落下帷幕。庆庙里,庆帝和洛九品着香茗,也说起春闱之事:“范闲主持科考事宜,倒是做得有声有色,朕听闻他白衣走马巡视考院,饮水灯烛样样上心,就连糊名阅卷都亲自盯着,几天几夜未曾合眼。”
洛九笑了一下,想起好友在信中所说,想给天下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去他妈的约定俗成,官场规矩。
他做到了。
真的很厉害。单看行事作风,谁能想到老练沉稳的小范大人,实则不过弱冠之年?但也真的很辛苦。现代社会里的同龄人尚在大学校园里肆意挥洒青春的汗水,范闲已经在24/7的加班熬夜,在繁华帝都的权力中心书写传奇了。
红衣将军目光流转,眸中全是对挚友的满满骄傲,语气亦然:“陛下委以重任,安之自然要竭心尽力。”
皇帝听他用压不住自豪的口气说着谦辞,好像主持春闱的是他自己一样,不由生出几分兴味,故意用了带着责备的口气:“嗯,是挺尽力,为了拒绝那些塞给他的名单,连朕都敢拿来当做挡箭牌!”
洛将军闻言一点没慌,淡定地喝了口茶:“陛下纵容,他才有这般底气。说到底,安之能为本届春闱做些实事,全仰仗陛下支持。”
这话说得倒是好听。不过洛九的从容和庆帝想的不太一样,他居然没有上赶着替范闲解释,为他求情。
红衣人捕捉到了帝王并不明显的惊讶。他放下茶盏,清越的嗓音里似乎藏着奇怪的情绪:“陛下待安之,比待臣宽容得多。”
君臣二人的视线在半空中轻轻撞了一下,一时都没了话。
世人皆传洛将军圣宠无双,从那日范闲和洛九的争执中能听出,范闲潜意识里也这么想。可是此时坐在庆庙小院中的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传言有多少水份。帝王真正宠爱的是谁,只需要看看,宫中家宴入席的是谁,跪侍的又是谁,赖御史廷杖那日求情的是谁,遭恨的又是谁,主持春闱仕途无量的是谁,幽居庆庙权势尽失的又是谁,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两位提司,双标对待,如此明显。
可是洛九对于这样的对待是什么反应呢?他话里的情绪皇帝听出了——是感激。
——谢谢陛下,善待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