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待要开口,不想柴平幽幽长叹道:“有娘的孩子像个宝。如晋王一般都快当祖父了,在太后眼中依然是孩子。不管犯了何种错,都是闹着玩。然,我记得先前太后曾训斥陛下,提醒陛下既为天下之主,当为天下表率,莫让天下人觉得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如同虚设?为强者,以强凌弱,此为仁?为臣者,对陛下的贵妃放箭,此为忠?为弟者,对兄长的妾侍放箭,此为义?柴平年幼,不及太后饱读诗书,请太后明示。”
柴平的态度根本让人无可指摘,每一个人面对柴平所指出的质问,都静候杜太后的答案,在杜太后心中,到底谁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教赵匡胤这个儿子的时候,杜太后说得那叫一个好听?怎么,如今的赵光义在干的什么事儿?杀人放火的事。
他敢做应该敢当。
杜太后是个怎么样的人,对儿子们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自赵匡胤皇袍加身以来,一年年的过去,到了如今这一步,赵匡胤能不知道?
可是,柴平如此不留情面的戳穿杜太后的偏袒,她以后日子还要不要过。
“啪”的一声响,谁也没有想到,柴平突然往自己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一记耳光。
“柴平多嘴,有挑拨太后与陛下母子情分之嫌,自罚之。太后若是觉得不够解气,可以再行责罚。”柴平抽了自己一记耳光,脸在一瞬间都肿了。
本以为柴平是个雷声打雨点小的主儿,但她在这一刻表现出的狠,谁不惊心。
符太后在一旁心疼得眼泪直流,一声声的唤平儿,随后也不再犹豫的冲赵匡胤道:“本是陛下的家事,我们这些外人不该插手,方才平儿只是说陛下素日待她甚好,她不能眼睁睁看人欺负陛下,方才对晋王不敬。陛下,我们孤儿寡母,唯愿此生平安度日,并无意开罪任何人。但陛下对平儿宠爱,平儿也只是想报答陛下。倘若如此也算错,就算我们错了。”
哭泣中的符太后,无一不显露出对女儿的心疼,以及不忘向赵匡胤表明,卷入眼前似是赵匡胤家事的柴平,她并非无意为之,甚至算得上有意而为。为的是赵匡胤。
方才这些当臣子怎么样为难赵匡胤的?
放箭差点杀了花蕊夫人的是赵光义?
死里逃生的花蕊夫人和赵匡胤甚至连一句质问的话都不曾问出,不过是脸上流露出些许的不悦罢了,多少人出面为赵光义开脱?又有多少人觉得赵匡胤但凡要是责罚于赵光义,该是他重色轻弟。花蕊夫人怕是也将要成为一个红颜祸水的代表。从此,赵匡胤在天下人的眼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符太后作为后周皇帝柴荣的第三位皇后,宫中的争夺她并非不懂,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其柴荣之子尽亡,如今仅剩一个柴平。
然而柴平必须得活,甚至她还得好好的活着,否则天下的唾沫星子都得把赵匡胤淹死。
“此事皆因妾而起。妾亦不知如何开罪晋王,竟然让晋王对妾生出杀心。陛下对妾有天高地厚之恩,妾绝不愿意陛下为了妾担起残害兄弟的罪名。”话说到这儿,花蕊夫人突然冲一旁跑去,竟然拔起要侍卫腰间的刀待要自刎。
“夫人,夫人不可,夫人万万不能做傻事。”一旁的侍女擅长察言观色,听声不对,在花蕊夫人冲往前方的那一刻,急忙将花蕊夫人拦腰抱住,顺势一旁的宫人也夺过花蕊夫人手中的刀,才不至于让花蕊夫人自刎于人前。
赵匡胤明显也惊得不轻,立刻下令道:“快拦住夫人。”
拦,定然是要拦的,这个时候,有人提了一句,“陛下,蜀地多变,若是蜀地的百姓得知花蕊夫人之死,怕是又要再生变故。”
相比于一个皇帝妃子生死的无足轻重,最重要的必须得是关系前朝的稳定。
花蕊夫人本是后蜀后主孟昶之妃,后蜀亡国,孟昶降之,可是孟昶才到汴京七日即暴病而亡,为此原本的后蜀境内都道赵匡胤假仁假义,装作大度,实则根本不能容人。
后来赵匡胤为表伤心,罢朝五日,并且追封孟昶为楚王,亲自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才稍稍得以平定人心。
此后,赵匡胤纳花蕊夫人为妃,这个事只能算得上一个风.流韵事,如今这世道,谁也不会要求女子守寡不嫁。
况且赵匡胤纳花蕊夫人为妃一事,其中更多是因为政治的因素。既如此,赵匡胤能让花蕊夫人死吗?
可花蕊夫人哭得那叫一个悲切道:“妾不能有损于陛下声誉,请陛下让妾一死,莫让陛下置身于两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