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想!
符太后日常确实不怎么与人为恶。
大宋建朝以后,每当看到身边的人逐个死去,符太后并非不怕,也并非不恨。但她拼尽全力的想护住的人,最后剩下的只有一个柴平。
符太后并不蠢,自明白一切并非意外。
危及于有些人的江山,免不得他们都不能答应,千方百计用手段将一些不合理的死亡变成合理。符太后最终只盼柴平一个没有威胁可能的女孩好好活下来。
都到这个时候了,柴家仅剩下她们母女二人。与其苟延残喘的活着,倒不如争一口气,想方设法活得痛快。至少别太屈辱的活着。
〖这样的母亲才有点意思。原先瞧符太后处处约束柴郡主,我还在想,这样的娘遇上了事一准靠不住。结果惨被打脸!不过,我喜欢被打脸。亡国公主,亡国太后又怎么了?赵家夺了柴家的江山,又不想落得一个坏名声,把柴家的人捧得高,行啊,那请他们好好的捧起,别一边对外宣称他们对柴家有多好,实则变着法子恶心人。杜太后这样的操作,尤其让人不爽。柴郡主不好怼的话,就得符太后上。这回瞧她杜太后怎么自圆其说。〗
难得的听到符太后被肯定夸赞。于柴平,她一直都很清楚一点,不管发生什么事,符太后一定会坚定的站在她的身后。
她们母女二人,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
符太后管束柴平,不让柴平出头,只是不希望柴平太过惹眼,为她招来杀身之祸。赵光义那样的人,他的为人处事,符太后心里有数,恰因如此,她才会心急于柴平开罪这样的人。
可是,符太后处处想让柴平忍让,无非希望她们母女平安,并不代表在符太后心中,她没有底线。
柴平的平安喜乐就是符太后的底线。
为了让柴平将来可以过得好,符太后会劝柴平忍一忍,让一让,别跟赵家的人斗。
可是,如果赵家人打定主意让柴平不痛快,那么符太后绝不会退让。
婚姻乃一生的大事。柴平和赵德林的婚事早已定下。而多年来赵德林对柴平确实不错,恰好正是符太后满意的一点。
然而现在杜太后是在给柴平挖坑,明目张胆的想让柴平和赵德林关系破裂。符太后岂能忍!真以为她家女儿非得嫁赵德林不可?
“符太后,别忘了你在跟谁说话。”杜太后料到她的提议一定会有人不满,她以为说出不满的人会是柴平,不料竟然是符太后!
本来杜太后觉得,单独召一个柴平入宫,她心里稍稍有些不安,毕竟柴平敢当众杀人,杜太后不能不为性命着想,故让符太后一道入宫,至少符太后会管束柴平。
好,杜太后始料未及,从来约束柴平,不让柴平没有规矩,与他们直来直往的符太后,成了她计划上最大的绊脚石!
事到如今,杜太后同样没有办法,她不是不想说话,但她不适合开这个口!
好在杜太后身边并非一个得力的人都没有,马上有人开口救场。
结果符太后一听立刻扬眉高声问:“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
对喽,太后,不错,符太后这个太后相对的虚。
架不住她再虚,那也是太后。
谁对上符太后不得表面客气?
有种杜太后不管不顾,直接让赵匡胤把她太后的名头撤了!
赵匡胤敢吗?
杜太后脸已然黑透,显然在这个时候也意识到相当重要的一点,太后啊,大家都是太后,一个是皇帝生母,嫡亲的骨肉亲情。架不住符太后同样重要。大宋并未一统于天下,知道这样意味着什么吗?
当年大宋取后周而代之,确实是顺应时势不假,那也不能掩盖一个事实,皇位是赵匡胤抢的。对于前朝的皇族,赵匡胤想让曾经的后周臣子归顺,必须要对柴家上下客气!
为彰显气度,也为表示对后周柴氏一族的尊重,符太后纵然没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她依然是太后。大宋朝建朝十年,存在十年,谁都别想改。包括杜太后。
毕竟,十年的时间过去不假,后周的臣子,天下无数心存孝义的人,他们每一个都会要求赵匡胤善待柴家人,无一例外。
哪怕柴家死得只剩符太后和柴平。活着的人,惹急符太后,符太后真要闹大,新账旧账都得一起算。对大宋绝非好事。
故而,别管杜太后心里有多少不满,对上符太后,她只能客气,毕竟现在是杜太后找符太后麻烦,不是符太后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