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坐在窗下的张遮,终于动了一动。
那人对他说了什么,他便点了点头,起身来向旁人道别,也不看他们是什么脸色,就从开着的房门里面走了出去。
一路下楼。
洗尘轩的堂倌在门前给他递了伞,他接过,将那深青色的油纸伞撑开,打了起来。
在伞沿抬起的时候,那一张轮廓深刻面庞也在伞下出露,从清冷的下颌,到紧抿的薄唇,再到挺直的鼻梁,还有那平静修狭的眼,微微颦蹙的长眉……
仿佛感知到什么一般,他的视线抬了起来。
于是就这样正正地撞上了。
隔着如帘似烟的雨幕与长街,她在楼上窗边,他在楼下阶前。
伞尖上一滴冷雨,轻轻落在张遮的手背。
他觉着自己像是被烙了一下。
那模样乖巧的少女,就这样干净而柔美的,站在他最爱的大雨后面眼望他。
这一刻,执伞的手指用力地握紧了。
张遮乃是吏考出身。
吏考不同于进士,考后择优所录的吏员与一般食君俸禄的官员不同,招进公门之后,是“事急则用,事定则罢”,算是临时在官府辅佐官员们办事。
本朝向有定规,“吏”不能当御史,也不能再参与科考,所以一般而言会参加吏考的都是屡试不中或出身寒微之人。
张遮属后者。
他年幼失怙,仅有寡母抚养长大,虽才干优长,于八股、经艺、策略却不十分通晓,吏考后供职于河南道监察御史顾春芳手下,专司平冤、治律之事,竟有奇才。
未三年便因在御前对一桩疑案做出了评判,被圣上看中,点为了刑科给事中。
“刚刚那位是张遮大人吗?没想到竟然这么英俊。”姜雪玉身边的贴身丫鬟开口。
姜雪玉方才回过神来。
确实英俊。
只是……得罪了姚家。
想起几日前,她送桃片糕那次,姚惜说张遮与她退亲了。
信上写:
“兹奉姚公亲启,晚辈张遮,承蒙厚爱,赏识于朝堂,许亲以令爱。念恩在怀,不敢有忘。然今事变,遮为人莽撞,为官刚直,见弃君王在先,开罪奸佞在后,步已维艰……”
透过这简简单单的一行行字,仿佛能窥见那名曰“张遮”的男子在灯下平静提笔落字的清冷。
何曾有半分的谄媚?
他是清醒的,甚至坦然的,向姚父陈明自己的处境,没有让姚府为难,也没有贪图姚府的门楣,竟是主动提出了退亲。
姚惜羞愧不已,从前不识,可看了这封信自是明白错过了怎样好的一位良人。
眼泪不住往下掉,信笺一搁,脸埋在臂弯中,伏在案上便大哭起来。
张遮站在雨中,望着姜雪玉出神的样子,笑了笑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