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穿越]掀翻大宋 > 第44章 东平新实业

第44章 东平新实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慈幼局用来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被遗弃的婴儿,养济院则是收留没有子女的老人,没有家人的残疾者,以及给孤独去世的人安葬。

安济坊则是施医给药。

那边正在动工,潘邓这边也没闲着,他在城边上买了一处大院,先叫人简易的搭出了个小工坊来,同时贴出告示,招揽有技艺的工匠,裁缝,染匠,织布女工,凡是技艺好的都可来应聘。

自己则四处走访,深入地调查了一番东平纺织业的现状。

明瀚海得知此事,还贴心地给潘贤弟找了一个牙侩,“此人在东平府,麻业一事无所不通,贤弟若要想知道什么,直接问他便是。”

那牙侩也拜见了潘押司,“小人马三郎,听押司吩咐。”

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潘邓谢过了明通判,领着小郓哥和牙侩马三郎去了县下村庄。

马三郎带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府内的织布产业,“……咱们东平,还有临近的两个府,都归王大官人管,他每年年初放贷,年底收麻抵债,一轮接一轮,这一片的织女,都指着他养活呢。”

小郓哥瞪大眼睛,“这么厉害,他一个人管三个府的产业?”

“这王大官人是济州府人,原来他没有多大的摊子,是一步一步做到今天这么大的。”

小郓哥啧啧称奇。

马三郎见这小猴子爱听,就给他讲起了王大官人的发家史,“……一开始他也和我们一样,是个牙侩,我们是只转手不生产的。后来他做了笔生意,起了家,起家之后,他开始插手生产了。他包买了一地布匹,每年都用牙人,年初向麻户预贷本钱,到了年底麻户把布织好了,就用麻布还贷,就这样他就能独占一地麻布,再去售卖,慢慢的就做大了。”

小郓哥听了,好像也没有多难,“马大哥,那你怎不像他似的,也包一片地呢?”

马三郎笑了,“你当那么容易呢,那要好多本钱嘞!咱们府的同行没一个不想像王大官人那样的,都做不成呢!”

然后又说道,“……其实像这样给王大官人转卖也不是不行,就是他给的钱少了些,这两年越来越少了,唉,那也没办法,谁叫咱这三个府就他一个‘行首’呢。王大官人年初若是不给贷那一笔,怕是咱们府的织女连这么少的钱都赚不到。”

小郓哥听了心里闷闷的,“……可叹他是济州府的人,要是他是咱东平府的人,肯定能对咱们府好点。”

潘邓听了却没对那王大官人抱太大希望。

果然,马三郎说道:“咱们几府都一样,收麻的价都不高。”说着看向潘押司,“若是押司想要做这麻布生意,那才是咱东平府麻户的好日子呢!”

谁不知道他们东平府蹴鞠赛就是潘押司主持的,当真是为民生计着想的好官!听说潘押司有做麻布生意的意思,他们这些做牙侩的反而有些期待,要是能和那王大官人平分秋色,作了他们东平府的行首,那真是他们交了好运了!

潘邓只是笑笑没说话。

王大官人能够把持一方麻业,关键在于村中农户手里没有闲钱,没有生产麻布的本钱。

他年初借贷,年终独占麻布,这样绩户生产的独立性消失,不知不觉之中就成为了雇工。

村中妇女说是自给自足之外赚一点钱,其实都是给王大官人做工,甚至都不用王大官人提供厂房,自己的生计也紧紧地被人捏在手里。

潘邓想到之前竹口村中的贫困,摇了摇头。

潘邓这一路上比较沉默。马三郎见本府押司像是在想什么事儿,便也没打扰他,倒是小郓哥这小孩活泼,一直问他那个王大官人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马三郎便给小孩讲起了他们所有同行都烂记于心的故事。

“王大官人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牙侩,十年之前我们这行还是看谁手里面户多,谁才是大牙人,那些手里没户的,就是小牙人,王大官人他以前也是个小牙人。

这些绩户,麻户在乡村里零零散散的,不都靠着我们牙人把他们货集起来,卖到上边,再把钱返回来,交到他们手里,他们才能干下一轮。

我们手得快呢,散户着急的,我们快,这条线才能轮转起来,我们在中间赚一点辛苦费。”

说着说着,马三郎蹙起了眉。

“本来大家好好的相安无事,王大官人突然就做大了,有一次外地大商贾来了济州府,想要出货,大家都想要这批货,但是太多了,我们十几个大牙想要一起吃下,结果没有交给我们,王皮不知道怎么的就得到了那批货,卖了之后马上就富了,三万贯的货呀,转手就赚这个数!”

说着抬起了两根手指头。

小郓哥抽冷气,“这么多钱?三万贯?他是怎么有钱的?”

牙人说:“谁知道呢,风水轮流转了。”

“……这件事你若不信就去问别人,行内的人都知道,大家都传,说那个商人找他是因为王皮早些年对那个商人有过救命之恩,那回是叫他先卖再买,纯粹是报恩来的。”

小郓哥有些狐疑,若是他还十岁,一定觉得这是一件报恩的美事,但他今年已十二岁了,看遍了世间的尔虞我诈,觉得此事并不简单。

“这事是真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