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在江湖送外卖 > 第7章 刀戈VS福禄双鲜粥2

第7章 刀戈VS福禄双鲜粥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个四五岁大的孩童,卧倒在同一个大摇筐里。

他们动不了,腰上捆着粗绳子,跟摇筐绑成了一体,连翻身都很艰难,仰躺累了,至多能换个45°侧卧的姿势,看着就挺难受。

什么样的母亲,能把孩子照顾成这样?

就算再忙,再没时间,这也太粗糙了……

两个小人儿,哭作了一团,她心疼极了,忙给他们解开腰上的绳子,叫他们能筋骨松散,好好地喘口气。

没想到,绳子一开,他们就开始咬绳子。

看样子,是饿极了!

苏椰听爷爷跟他战友们唠过,灾荒年间,难民们没的吃、没的喝,饿到啃树皮、喝雨水,也听小vi科普过,刀戈的两个孩子,是饿死的。她有心理准备,但当“小难民”的惨状,真实地摆在眼前,还是令她感到触目惊心了。

她顾不得其他,揭开了食盒盖子。

在屋子里找出一个大勺子、两个小勺子,和两个还算干净的碗,用院子里的井水冲了一遍,盛了满满两大碗粥,把两个“小难民”从摇筐里抱出来,抱到饭桌前,“不哭、不哭!这里有粥喝……”

她的语气耐心,动作仔细,就像小时候照顾阳阳一样。

“小难民”们饿虎扑食一般,喝光了碗里的粥。

再来一碗,就喝的慢多了。

苏椰看着这个食盒,看的入了神。

她福至心灵,一下子想明白了,这十二个平面上的十二个舞刀弄剑耍把式的小人儿,不就是刀戈笔下的,十二个清初至清末的著名武术家么?

陈永华、甘凤池、吕四娘、洪熙官、方世玉、苏灿、杨露禅、李云龙、王正谊、杜心五、霍元甲、黄飞鸿……

他们的故事,首次正式出现在《近代豪侠列传》。

后来,这些英雄侠客们的事迹,都单独成篇,影视化了一轮又一轮,不知在港台大陆拍出了多少版电影、电视剧,乃至网大、微短剧。

两岸三地,数不清的演员,曾在大小荧幕上,扮演过他们。

原来,他们长这个样子啊!

从这个特殊的,古朴而又精致的食盒上,苏椰感受到了这个项目投资人,以及整个研发团队,对这十二位武术家和刀戈先生的敬重。

她有点感动,而感动之余,又觉的缺了点什么。

她问小vi,“陈真呢,没有陈真么?”

小vi想也不想,输出知识,“呃,陈真这个人历史上不存在,是方病骸给电影公司写剧本的时候,为了丰富人物关系,更为了水情节、凑时长,骗得多多的稿费,杂糅了刘振声、陈其美、陈公哲等几个精武体育会成员的形象,瞎编出来的。”

“历史上不存在,方病骸编的?”

苏椰微微吃惊,曾有两个月沉迷港片的她,真的以为霍元甲有个徒弟叫陈真,还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孩,“方病骸又是谁?”

小vi继续输出知识,“台湾武侠四大家之一。不久的将来,你会见到他,会将一道名叫‘春蚕吐丝’的美食,送到他的手上,并同他签下该食谱的授权合同。”

苏椰对这个项目,第一次生出了主观上的兴趣。

不为钱的那种。

“姐姐,你也吃……”

“小难民”们吃饱了饭,不再鬼哭狼嚎,恢复了可爱小娃儿模样。

其中的小女娃,年龄稍大一点,乖巧地在橱柜里,翻出一个大人用的碗,又蹑手蹑脚地,走到外面院子,用井水洗洗干净,学着大人模样,盛了一碗粥,推到苏椰面前。

苏椰很是费解,这么懂事的小女娃,为什么要绑着呢?

她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样子看上去文文静静,也不喜欢往外乱跑,根本不需要捆在筐子里,至于弟弟么……

弟弟调皮多了。

吃饱了饭,就在院子里挥舞枯枝,活脱脱一个小刀戈。

一个没看住,就摔起了跟头,连滚带爬地,摔到了大门口,瞧着被苏椰一脚踹翻了的大门,先是一愣,“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正要接着往外摔,被做完针线活计,买了几个煎包捂在怀里,一路小跑着归家的孙氏,一把薅住,“唉呀!我的小祖宗,这是干啥呢,干啥呢?跟你爹好的不学,偏学赖的!人样不学,学成个小土狗儿,专往泥地里刨。我这在外累了大半天,回来又要洗你的脏衣服。唉,咋这不省心呢!不对,你怎么爬出来的?我绳子捆的不牢……”

一边埋汰小儿子,一边往屋子里走。

孙氏进了门,看到了一桌子的碗勺、大大的食盒,和一个陌生的苏椰,看呆了,手上力道一松,小儿子就脱离了她的掌控,蹦到地上来,以防妈妈再来捉他、训他,躲到了比起高过他一丢丢的姐姐来,体格强健的苏椰身后……

“您是刀戈先生的夫人吧?”

还是苏椰比较淡定。

刀戈?

孙氏半天才想起来,她几年前刚生下阿珍和阿宝的时候,她男人对外谢绝了一切酒局,专门陪她在家坐月子养身子,闲来无聊,除了打拳,又生发出了一个新的爱好,写武侠小说,当时用的笔名,好像就叫刀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