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这种体力劳动从事者,惯性使然,见到了床就想躺。
这么大一个椅子,对他小小的身躯来说,跟一张床也没什么区别了,他还没遇上斌仔,没跟着耿爷混的时候,他连个家都没有,更别提床了。
他速度跟上了苏椰,“这个是《提灯女侠》的周边么?没听年年姐说,这个电影,还做了灯笼周边啊。”
年年?
是同一个年年么?
走到门口时,苏椰停下脚步,回头看发声者,竟然就是她上一回来民国,带她找到“月光石巷108号”的小报童六爷。
他不卖报了,跑来看电影?
他卖报那么辛苦,卖两份报才得一块钱,不知要卖多少份报,才能凑够一张电影票钱,不是真心想看这部《提灯女侠》的话,没必要浪费这个钱啊!钱花了,人来了,却没看多会儿,就睡着了。
这,这怎么说得通嘛……
苏椰小小的脑袋,冒出的困惑一串又一串。
她正要找小六解疑答惑呢,一晃眼的功夫,就被狂热的人流团团围住,动弹不得。
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友有女,各个都热情似火。
又一晃眼,她原本闲置的左手上,多出了几张海报、几支笔,都分不清楚是谁塞给她的,只觉的耳边,一群蜜蜂在嗡嗡——
“真的是霄皇啊!我的天呐……”
“我从大前年开始看电影,从来没买到过这么值的票啊!”
“霄皇啊,我是你的戏迷,也是影迷,早几年前就迷上你了!这签名,你一定得给我签上,我这把岁数了,还有几年活头?好不容易迷上一个角儿,你不能辜负我啊!”
“孟霄姐姐,你真人比电影上还要好看,还要年轻呐!”
“呦,手上还拎着道具呢。”
“这道具做得可真用心,真好看,比我家门口挂着的那俩大灯笼金贵多了,天幕影业出品,就是品质保障啊!”
…………………………………………
这些人,敢情是,都把她当成孟霄了??
影迷们太热情,热情得太夸张,由不得她不紧张,握住了食盒的右手紧了紧,生怕给人撞翻了,那她这一趟可就白来了!
苏椰记得,上一回穿来民国的大光明影院,遇上邻座那个叫年年的女孩,隐隐约约,也说过她像孟霄来着。
上一回,看的是孟霄的《夜半绣花鞋》。
这一回,看的是孟霄的《提灯女侠》。
不过,情况大有不同。
上一回,整个上海都处在战后修复状态,电影行业也刚复苏。
租界的华侨们,在第二次江浙之战的战火,即将烧到租界的前夕,慌忙联系上大使馆,坐上本国的轮船,火速撤离了上海。
上海真的止战了么,租界现在安全了么?他们仍持观望态度。
本土市民们忙着小家重建,养家糊口,将因战乱而失散的亲人,一个个地联系上,找回来;学生们要么在刻苦念书,汲取知识,比从前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课堂,要么在积极地参与各种反o战宣传活动。
古人云:先温饱后思娱乐。
刚经历了战乱的幸存者,还有闲情逸致走进电影院的,毕竟是少数。
距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上海似乎恢复了战前的热闹繁华。
随着前辈索澜迪的出走,宋如媚的息影,孟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已然成了现下的“沪上第一红星”。
这些都是苏椰不清楚的。
她清楚的是,她现在很难脱身啊!
在21世纪,坐个公交车、逛个商场,偶尔会遇到申瑜冰的体圈小迷妹,错把她当成偶像,要合照、要签名。没想到啊,穿到了民国,也会遇到影迷,错把她当成孟霄,怎么解释都不通。
难道,她天生就是个“替身”命么???
就在这时,一阵白色浓烟弥漫开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一声声的“霄皇”,被替换成了“咳咳”。
孟霄的戏迷、影迷们,都本能地弯下了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被呛到不行,以为哪里又开战了,也顾不得再扒拉苏椰了,慌忙地四下逃窜开来。
唉!战争的阴影。
苏椰的左手刚脱离了钳制,正要上下甩动,放松一下,又被一只小小的手,大力地握住。
对方凑近了,低喝一声:快走!
苏椰恍恍惚惚中,被拉着挤出了拥堵人群。
她不禁嘀咕:这是在拍武侠片么?
民国就没有远离群众的片场么,怎么拍到电影院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