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在江湖送外卖 > 第43章 慕云生VS金鳞戏珠煲3

第43章 慕云生VS金鳞戏珠煲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什么叫苦难偏找苦命人!

他的岳父急火攻心,倒在了折返北平的路上。

远在青岛,膝下无子的蒋正驰,收到长兄死讯,前来奔丧,同时打上了让慕云生夫妻给自己养老送终的主意。

蒋正驰在青岛有大宅,有人脉,能给慕云生安排到教育o厅工作。

夫妻俩一商量,便跟着这位本家二叔,前往青岛发展。

在青岛,慕云生做着教育o厅的文职,有机会接触到了大量有思想、有深度的中外名著,对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腿疾,也在蒋碧的悉心照料下,日渐康复。

谁成想,安定的生活还没过上半年,日o军就全面占领了青岛,占据了他们在八大关的大宅。

国破家虽未亡,日子要多困难,有多困难。

经历了连年战乱,目睹了一幕又一幕的众生惨况,慕云生的心境越发悲戚,被苦难浸润过的笔锋,再也写不出人间喜剧了。

战争结束后,他恢复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最负盛名的贺护六部曲,就是在这段时期诞生的。

六部小说,每一部都是悲剧收尾。

“苦难”这把淬了du的冰刀子,由慕云生的心头释放出来,戳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口里,惨啊……

于是,报社收到的投诉信越来越多。

他晓得该怎么讨好读者,偏偏由着自己的想法来,将悲情写实主义进行到底,不肯躬身讨好读者,还以过来人的口吻,写了封回信,登报告诫他的读者——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人生本如此,哀多乐少。好人也许遭厄运,坏人也许得善终。虽然不平,但是没法,现实偏是这样啊】

……………………………………

他在金钱与艺术之间,坚持了后者。

他的读者被气到了,谁要花钱找罪受?谁就去受吧!纷纷在心里,把他拉进了黑名单。

在他最火的时候,稿费收入,也不足以维持生计。

因而,只能靠写写对联、卖卖马票,来贴补家用。

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名气,跟刀戈、引剑堂主、夷陵老叟等人,完全不能比。

直到千禧年,台湾名导李昀儒在一家二手书店,发现了那本蒙了尘的《青衫隐》,深受触动,并将之搬上大荧幕,掀起了一股慕云生热,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作品,肯定了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武侠小说范畴的文学价值,将他抬到了民国武侠四大家的地位。

他对武侠文学的贡献,主要有三:

第一,每一章的小说标题,都是简短白话,打破了传统的对仗式回目,取法上不拘一格。

第二,这一部小说的主角,在另一部里是配角;这一部小说的某一配角,到了下一部,就成了主角。联合几部小说,打造‘熟人社会’,形成自己的宇宙系统。

第三,人物塑造意识超前,忠于各个角色身上的局限烙印,并不避讳他们的缺点、弱点,拒绝主角的伟光正,和所谓的成长,也不会把配角仅仅当成推动情节的工具人,尤其擅长刻画人性的冲突、内心的挣扎,并以精神分析的写法,写出了《贺兰雪》的主角薛怀远,这个深受孔孟思想禁锢的一代儒侠,情感的障碍和人生的困境,《青衫隐》的主角薛遥,这个产生了自由与反抗意识的官家小姐,无法冲破时代枷锁的悲剧。

可以说,如果能一直写下去,慕云生能创造出的文学价值,不可估量。

可惜,没有如果。

1955年的一场“清除有毒o害的图书”运动,将民国武侠四大家的作品,全都予以否定。

慕云生的家里,出现了一个带着红袖/章的‘老师’。

说是文协派来的,指导他在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能量的小说写作,男、女主角一定要成长进步,舍小爱、为大爱,每一处、每一笔,都要体现个什么精神,不能消极,也不能废话。

慕云生是什么性情?

他连读者的诉求都不理睬,哪能忍受,戴着镣铐去跳舞。

干脆撂笔不写了。

他的姐夫自陕北归来,看他闲赋在家,生活艰难,还有一双小儿女要养活,看不下去了,就在青岛的一家中学,给他谋了份会计的工作。

工作之余,他又迷恋上了甲骨文——

靠研究甲骨文,排遣内心的抑郁,也用这种古朴的方式,在新中国、新时代的文史研究工作中,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1969年的春天,他和妻子下放到了农村改造。

他的姐夫也受到牵连,护不住他了。

报纸上抨击他的文章接连不断,他被押着看了几篇,当天晚上,就脑溢血突发,不省人事。

他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也在十年浩/劫里,被红小bing们全部抄家烧毁。

这就是他的一生了,清贫、悲苦,每一步都不赶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