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同门情深的气氛里,李昼开始了超度仪式。
“太上敕令,超汝孤魂,鬼魅一切,四生沾恩……富贵贫贱,由汝自招,敕救等众,急急超生……*”
李昼一边念诵道门往生咒,一边想着,昙音师太和法顿和尚还不知在哪儿呢,有她在,这两位大师只能打打酱油咯。
李昼内心的小人骄傲地挺了挺胸脯。
昙音刚帮成衣铺子选好今年主推的款式,收了笔顾问费,走出铺子没多久,忽然听到路边一个老妇人哭诉:“有人抓走了我的孩子,呜呜呜……”
她身着青罗衣,珠翠满头,衣裳首饰可见凤鸟、孔雀等纹样,家中不知何等富贵,又不知出了何等变故,才会连孩子都被抢走。
过往路人行色匆匆,没有一个为她停留。
昙音摇了摇头,走上前去,俯身问道:“老人家,你的孩子被谁抓走了,现在何地,可有头绪?”
老妇人抬头望了她一眼,竟好像没听到她的问话,继续自顾自哭诉起来。
昙音皱眉,一把拉起她:“孩子被抓走了,就去抢回来,你自己年老无力,就报官,官府不管,我自会管你,哭哭啼啼,有什么用!”
老妇人被她这一举动惊了下,这才正眼好好打量了她一番。
昙音与她对视,发现她哭了半天,脸上妆容竟然纹丝不乱,不禁暗想,要是她能说动老妇人与脂粉铺子合作,又是好大一笔牙钱。
正在昙音浮想联翩时,老妇人摇头说:“官府不行,你,也不行。”
昙音一怔,她最是好强的人,不服道:“你还不知道我是谁,怎么就知道我不行?”
老妇人听得此言,又仔细看了看她,沉吟:“你虽然不行,却能找到行的人。”
昙音心头火起,这老妇人怎么如此轻视她,她还偏要证明给她看:“你倒说说看,你仇家是谁,我不收你钱,替你去打他!”
不收钱,可是昙音这里的最高待遇了。
老妇人却回以轻轻一笑:“姑娘休恼,想想你最近遇到的人吧,该你知道时,你自会知晓。”
昙音不解其意,正要再问,忽地手上一轻,只见一阵青烟缕缕,老妇人竟凭空从她手中消失了。
她心中一惊,四处环顾,正琢磨这是什么法术,却见周围聚集了不少路人,对她投来诧异的目光,窃窃私语道:
“这尼姑在跟谁说话?”
“没看到人啊,别是发癫了吧。”
“嘘,她在看我们,快走快走,癫子可不敢惹……”
昙音:“…………”
昙音正百思不得其解时,县城附近一农户家中,正在指点劁猪之法的法顿,也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妇人。
这老妇人一身青布衣,发髻打理得纹丝不乱,提着一只竹篮,篮里装了一堆梳子。
她打量了法顿好一会儿,就在后者以为,自己要解释一番劁猪是出家人的美德,只有让食物更美味才不辜负它们的一生时,老妇人开口了。
她慢悠悠地说:“和尚,你要不要买我的梳子?”
法顿摸了摸光头,最近是长出点青茬,但也不至于被人误会要用梳子了吧。
他双手合十,正要拒绝,却被老妇人直接抛了一把梳子,他下意识接住,听到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损毁?请用这梳子,梳一梳头吧。”
法顿正要好好解释一番和尚这个词的意思,一抬头,老妇人已经没了踪迹。
他疑惑地询问身旁农户,却见那农户骇然道:“有,有人来过吗?”
法顿再次摸了摸光头,想了想,摊开手心梳子,看到其上刻了行秀丽的小楷,是一句截搭诗:
“昼短苦夜长,慈母盼儿归。”
县城外,一座荒废许久的乡野小庙中,一名鹤发赤眼、面容艳丽的跛脚道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
若是李昼等人在此,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容貌竟与那崔王孙有几分相似。
跛脚道人抬头望了望庙中早已堆满尘土的神像,嘴角扬起,以一种充满韵律的声音轻声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
随着他诵念结束,庙宇中起了一阵风,经年的蛛网沙尘被这股风轻轻吹走,小庙竟恢复如新,神像前更是多了三炷香。
青烟在面容俊美、身着王服的神像四周环绕了几圈,回到跛脚道人面前,凝聚成一颗灰不溜秋的果子。
这果子只凝聚了半息,便无以为续一般,再度化为青烟,杳然飘散了。
跛脚道人皱了皱眉,自言自语道:“已有花姐之死、珠儿之迷、阴教之怨在前,承负报应却还不够,要想更进一步,恐怕不能再这样小打小闹了。”
他说话时,身着王服的虚影飘荡在旁,看模样,与端坐台上的神像一模一样。
这虚影人头旁,又有豕、狗、羊、马、鸡五颗头时隐时现,竟然正是由崔王孙请出,在胡府害人的五通神君,木下三郎。
只是这木下三郎明明是神主,在这道人面前却畏畏缩缩,一句话也不敢说,见跛脚道人陷入沉思,才小心翼翼飘向神像。
就在他飘到神像附近,面露喜色之时,跛脚道人却在此时一抬袖袍,将虚影直接收入了袍中。
“娘亲,我在这……”
虚影的话没能说完,掐断在了跛脚道人袖袍之中。
接着,他转身出了小庙,深一脚,浅一脚,没走几步,便换了衣着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