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皱眉头,春雨还是将今日的情形跟梁思源说了:“是今日做衣裳时,大家说起自己一年也未必能得一件新衣裳,我想着既然咱们有能力,或许可以做大点心生意或者其他什么的生意也好,既多赚些钱顺便也能帮帮她们。”
梁思源放下手中正在洗的陶盆道:“那你想怎么帮?”
要问她具体的,春雨也说不上来,红着脸道:“具体我还没想好,只是先有这样的想法,你觉得行嘛?”
看着春雨期待的眼神,梁思源笑道:“我说不成,你就不做了吗?”
当然不会!就算梁思源不同意,她也会试着说服他,或是找个两人都能接受的法子。
但看到梁思源眼中的笑意,春雨笑着问道:“你不会不同意是吧?”
梁思源点点头道:“既能赚钱,特别是之后还能雇人做,你不用再这么辛苦,能轻松的当你的姚老板,我何乐而不为呢?”
春雨瞪眼梁思源,“什么老板不老板,你别埋汰人!”
看春雨急眼了,梁思源哈哈笑着赶紧求饶。
屋外本来厚厚的云层中,渐渐露出一束日光,直直照进屋里笑闹的两人身上,像是专为此刻两个有情人而亮。
这情既是男子女子间刚萌芽的爱情,也是对待同为众生的大爱之情。
时间快步如飞,转眼间,深秋已过,冬日来临。
一大早,春雨就同梁思源去县里买炭。
之前春雨他们有空就去山上捡柴,或是梁思源和李有功去山上砍了几棵枯树回来,柴火已是不少。
但是柴火不耐烧,有多少也是不太够的,冬日天冷,还是得买些石炭。
到了县城卖炭的地方,早有不少人等在那了。
卖石炭的地方很大,遍地都堆着大大小小的石炭块,卖石炭的小贩各圈定一个地方卖炭。
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石炭不比木炭,便宜不少,也很好烧,就是有些烟气,但是耐烧。
所以除了富人,石炭更是受到大多数平头百姓的青睐。
但烧炭的还是多以县里和镇上的人为主,村里的人大多还是烧柴和每年田里收上来的秸秆撑着熬过冬日,哪里能用得起炭。
春雨听到前面的人问价,石炭是两文钱一斤。
在心里算算,跟梁思源商量:“咱们买一千斤吧?”
梁思源想了想道:“一千斤够吗?”
别听着一千斤觉得多,其实根本没多少,她刚才看到有一个人买了五百斤,才那么一点,一整个冬天节省着烧也未必够。
春雨也觉得自家这一千斤肯定也不太够,他们不止要取暖,还要烤点心,如果之后真的研究出新点心,大规模做点心的话,需要的柴炭更是多。
但相比较木炭已经很便宜的石炭,对于春雨来说还是很贵。
所以春雨还是道:“先买这些吧,炭太贵了,咱们到时省着点用。”
春雨最后付了二两银子并三十文钱,多出来的三十文是卖炭小贩送到青田村的费用。
很多人家都是自己用木板车往回拉,可县城回青田村不近,且一趟拉不完,那岂不是要累坏梁思源,大钱都花了,春雨就不在乎这些了,人是最重要的,钱可以慢慢攒。
炭需要等到卖炭商贩晌午没什么生意的时候再送,所以春雨和梁思源打算这期间出去逛逛。
刚走几步就听到不远处有人吵了起来,周围已经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我买你炭,你还不帮着顺便堆好了?你们这是怎么做生意的?”
小贩苦着一张脸:“大爷,我们这生意忙着呢,哪能顾得上啊,你找儿女,或是邻里帮忙堆放一下不就行了嘛?”
“我给你出十文,你们帮帮我!”
“不行啊!”
“二十文!不能再多了!”
小贩陪着笑道:“既然大爷愿意出钱,回去找找其他人,给钱肯定有人愿意干。”
不是他们不近人情,实在是这段时间正是他们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不能浪费啊,没看到吗?大家都在排着队买石炭呢。
他们卖一家炭得的钱,就能比大爷出的二十文还多,况且,他们要是都去给大爷搬炭去,生意还做不做了,那得损失多少客人,白白让对家赚走了钱。
他们也是要生活的啊!
春雨和梁思源走过去一看,这不就是梁思源从前问买肉饼的老爷爷吗?
梁思源也认出来了,走上前问道:“老爷子,你这是干嘛呢,怎么跟人吵起来了?”
老爷子见是梁思源,开口有些委屈道:“我让他们帮我送回去炭后,再规整规整,他们不肯。”
老爷子知道自己也有些过分,可他也没办法,他无儿无女,因他性子有些孤僻,跟周围邻里也不是很熟,哪好意思打扰人家。
况且他也知道花钱雇人搬炭可不是二十文的价钱了。
他是想着买炭,顺便多花点钱让卖炭人捎带着给他规整规整。
梁思源看春雨一眼,见她点头,于是道:“这有什么,我们帮你。”
春雨笑着道:“是啊,老爷爷,我们帮你回去规整,正好现在轮不到给我们送碳,刚好没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