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几乎是沉迷在姐姐交给她的这些道理中,如痴如醉。
直到和姐姐一起提前离家,看见外面的广阔天地,心里才忽然不踏实的生出两分轻飘飘和喜悦来。
她真的出来了,祝英台痴迷于路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什么都如此稀奇,都是她从没见过的。
祝英回笑道:“我们倒可以不着急去读书,世上的男人读完书之后,都要去游学,然后才出仕做官。
“现在虽然世道乱了,咱们倒也可以去游学一番。”
祝英台自然无有不应。
但在游学的路上,原本兴奋的祝英台渐渐沉郁了下来。
永嘉南渡之后,中原士女偏安江左一地,汉人所遭屈辱登峰造极。
司马氏杀死了皇帝,让“君权神授”一事彻底破碎,礼崩乐坏之下,好一些的,如阮籍行为癫狂而不伤人。
但是,如顾恺之那般迷信歪门邪道并恶意伤害他人的,其实才是大多数。〔1〕
更糟糕的是,因为魏晋南北朝处于冰河期,天气阴湿闷热,毒虫多生,时人常用五石散以使身体发热、驱除蚊虫。
但此物多用使神情癫狂,上瘾不可自拔……
世道散发着一种不正常也不健康的糜烂气息,祝英台身为士族女,外出之后所见士人均是行为狂放的清谈家,而民生……
多苦。
虽然不像北边胡人之地吃人,但是人人都如同在苦水里泡了一遍又一遍。
祝英台看着倒在街边的乞丐群,他们中的很多人腿上白骨毕显、蛆虫在其中钻来钻去,她忽然道:“哥,你说的没错,这世道太悲哀,黄姐姐承受不住。”
她看向姐姐:“哥,我想帮帮他们。”
祝英回神色一动,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二人出发之前,祝英台几乎把自己攒下的钱都带走了,因而两个人凑了凑,便足以在当地买一个庄子。
请大夫,让身边的扮做书童的侍女去把街边的乞丐买下来做活。
等到那些人腿上身上终于缠上了纱布,祝英台笑容浮现,她感到一种新奇的感觉。
她真的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别人的命运。她难耐地捏捏自己的手,好似想要握住什么东西。
祝英回告诉妹妹了一点很重要的事情:“英台,这世上苦楚的人太多了,有钱是改变不了任何事情的。”
她说:“真正改变了这个世道的,是宰相谢安等人手中握着的权力。”
谢安拒胡人于江边,依靠长江天险击退符坚,总算是为中原汉人留存了最后一线生机和骨血。
祝英台也知道谢安,她默了一瞬,咬着牙,一字一顿:“那我们就去抢那些清谈家、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手中的权!”
那一刻,她的眼睛中燃烧着几乎要焚烧一切的烈火,祝英回没有接她的话,祝英台也瞬间平静了下来,不再提这个话题。
两个女子结束了自己的游学,自上饶而向尼山书院出发。
上饶多水乡,姐妹两人此去自然是走水路,而这一走,就遇见了梁祝故事里的另一个主人公——梁山伯。
……祝英回感觉很惊奇,这算什么,该相遇的人总是会遇到的吗?
梁山伯和祝英回不太谈得来,但是和祝英台升之前的想法却有些相似。
祝英台和梁山伯都是理想的浪漫主义者,对于未来一片热枕,祝英回上辈子白手起家什么没见过,那股子老辣的奸诈味都透出皮肉,让梁山伯本能地不敢靠近了。
对于这种笃定了理想便去不顾一切实现的人,祝英回乐于助长他们的理想,因为这个世界太过于悲惨,如果没有一些虚无的理想做推力,人只会被时代的浪潮卷走,然后消失。
一行三人到了书院,一路爬山,梁山伯累得气喘吁吁,倒是惯于君子六艺的姐妹二人腰不酸腿不疼,祝英台甚至还有余裕拉梁山伯一把。
就在山门前,就出了他们入学以来的第一件事,不大不小,至少在祝英回眼里不算大事儿。
尼山书院中显贵不少,现在堵在门口耀武扬威的就是其中一个。
王蓝田,本名王述,因为父亲是蓝田侯,所以经常自称王蓝田。
本来蓝田侯也算个不小的爵位,但是他父亲并没有实质的官职,只有一个虚衔,但他家又不是太原王氏的主支,所以其实并无太多话语权。
但是在这个地方,却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至少对祝氏这种小士族来说是绝对惹不起的。
祝英回却并没有打算惯着他,且不说学生之间的争吵王蓝田敢不敢告诉他爹,就说那个以温和仆厚闻名的蓝田侯也压根儿不会管这种事情。
祝英回看着祝英台气鼓鼓地无效输出,再看看王蓝田满脸的得意洋洋,祝英回压了压祝英台指着王蓝田气得颤抖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