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点头称是,长乐依依不舍的和黛玉告别,贾母又亲自相送,若不是长乐说此次出来是微服,只怕贾母还要命阖家相送。
回了荣庆堂贾母感慨:“没想到这竟是公主娘娘,当今陛下养活的公主只这一个,又是皇后娘娘嫡出,十分得陛下宠爱。”
说完又看向宝钗:“宝丫头日后有福了,给公主当伴读,说出去也是长脸,你们也该和宝丫头学学才是。”
黛玉笑道:“宝姐姐平日里就博览群书,行事稳重,我们哪比得上?”
宝钗心情很好,连日来总算舒展了眉头,入宫当公主伴读,将来再如何婚嫁一事上不会差到哪里去,不会有人再看轻她的商户出身,她会有更多的选择。
因为宝钗确定了入宫伴读一事,贾府又热闹了一回,只薛姨妈不太高兴,薛蟠都要秋后问斩了,她高兴不起来。
送走来道喜的客人,薛姨妈脸色就沉了,拉着宝钗严肃道:
“宝儿,你如今入宫了,若是见了皇后娘娘,求上一求,好歹叫你哥哥留条命。”
宝钗低着头半晌才说:“我才进去,只怕皇后娘娘不肯见我。”
薛姨妈又说:“那就求公主,公主得陛下宠爱,也是说的上话的。”
宝钗面露苦涩:“娘,若是我惹恼了公主叫赶出来了如何是好?一旦被赶出来……”
薛姨妈愣了一下,仿佛清醒过来似的,两眼泪流不止许久才和宝钗抱头痛哭:“我的儿!你哥哥……你哥哥死了,我们娘俩没指望了!”
宝钗也哭的难受,一是哭她哥哥,纵使薛蟠再不好,可对她却是没得说的,二是日后当了伴读和薛姨妈见面的日子就少了。
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宝钗眼睛就有些肿,皇后也果真送了个嬷嬷来教规矩,宝钗学的认真,她想如果皇后娘娘和善,她有机会就求一求情,饶她哥哥一条命。
黛玉等人知道宝钗在蘅芜苑学宫规,也都不去打扰,只在晚间宝钗歇息的时候才过去说会话,因为宝钗快走了,姐妹等都有些不舍。
宝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倒有几分懊恼,丢开书跑到潇湘馆找黛玉:
“好好的人怎么又要去那个地方?那个长乐公主怎么忍心叫人家骨肉分离?”
黛玉斜了宝玉一眼冷笑一声:“你和你宝姐姐说去,想来是舍不得金啊玉的,倒跑我这里来胡说一通了,人家公主岂是你能议论的?回头舅舅听了打你一顿才好!”
宝玉挠头,忙做小伏低:
“妹妹误会了,我只是想到大姐姐在哪里,见亲人一面也难,如今宝姐姐又去了,家里姐姐妹妹瞧着倒一日散一日的,我难受罢了,日后你们若是都不在了,我一人又有什么意思?因而有几分伤感,你怎么还刺我呢。”
黛玉打了宝玉一下笑道:
“说你呆你还真呆了?宝姐姐去那里又不是不回来了,她每个月都能回来一趟,再者,她哥哥那样,若不是公主此举,宝姐姐日后前程都不好说,如今的场面对宝姐姐来说才是最好的,我看你最近读书也很用功,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宝玉一拍脑袋:“是我着相了,薛大哥哥出事的时候我还听倒我太太和姨妈商量叫宝姐姐嫁给什么老头子当续弦,好救薛大哥哥呢,现在想来宝姐姐给公主当伴读倒好,她那样一个人物,岂能叫人糟践了。”
黛玉吓了一跳:“你真听见了?”
宝玉点头:“千真万确,就喜欢和你玩的那个公主来之前的一日,我去找太太要宣纸,听见她和姨妈在房里说这事。”
黛玉送了口气,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好在宝姐姐要当伴读去了,真……”
说着黛玉又是一阵叹息,宝钗有母亲在,都差点这样了,可见这个世间女子活着实属不易。
宝玉也低着头,有几分低落,过了一会又看黛玉,一时又想到黛玉也快到议亲的年纪了,他二姐姐听说最近老太太都在物色人家……
想到这里,宝玉就有些坐不住了,脑子里总冒出黛玉嫁给别人了怎么办?他怎么办?
一时又想:林妹妹去哪他就去哪,妹妹嫁人了他……不对不对!林妹妹不能嫁给别人!妹妹是要嫁给他的。
宝玉瞬间从座位上跳起来就往外跑,看的黛玉莫名其妙,对紫鹃说:
“想来是又犯疯病了,好好地就跑了,招呼都不打一个。”
紫鹃笑着收拾茶杯:“二爷的性子姑娘又不是不知道,想来又是想起什么要紧事了,也就是二爷和姑娘不生分,这才没打招呼。”
黛玉忍不住笑起来又说:“回头我一定要问问,看他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