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日宫里元春又有赏赐下来。
宝玉得了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船,凤尾罗二端,见了礼又问袭人:
“别人也都是这个吗?”
袭人道:“老太太多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多一个如意,宝姑娘的和你一样,林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云姑娘只有扇子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是没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宝玉皱眉:“这是个什么缘故?林姑娘的倒和我不一样了?别是传错了。”
袭人收拾东西的动作一顿,她前儿和王夫人说过宝玉如今大了,不好和姑娘们继续一处厮混的话,王夫人便叮嘱她多看着些宝玉,话里话外又露出了看中宝钗的意思。
如今贵妃赐的东西都是给宝钗和宝玉一样的,府里金玉良缘的话又传了起来,袭人却知道宝玉心里有的是黛玉,如今不在明面上说也罢了,将来闹出来还不知怎么样呢。
只是袭人见多了黛玉和宝玉使性子吃醋宝玉又一心一意都是黛玉,她自己也抱了不可明说的私心,因此也是暗里支持王夫人的。
想到这里,袭人就说:“一样样都有签子,礼单还在老太太那,哪里会弄错?要不要我拿来给你看看?”
宝玉抿了抿嘴,他现在不是以前不学无术的天真公子哥,林如海这些年教的也不少,宝玉自然明白这代表什么。
他的婚事目前自己做不了主,所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说有老太太在,可他母亲对他的婚事还是有话语权的,往年元春赐下的礼几个姐妹都是一样的倒看不出什么,偏今年他和宝钗的一样。
这其中意味不言而喻,宝玉有些烦躁,拿了两条红麝香珠串叫来晴雯道:
“你把这个给林姑娘送去,就说我看着好看给她的。”
晴雯接了东西笑说:“我这就送去给林姑娘,昨儿听小丫头给林姑娘办事得了一把赏钱,我也去讨些赏钱。”
说完就往潇湘馆去了。
袭人见状叹道:“林姑娘那里什么好的没有?也值当二爷眼巴巴送过去?”
宝玉立在书桌前写字,闻言道:
“她虽有好的,我见了喜欢的也要给她送去,这才不辜负我们从小儿一处的情分呢。”
袭人愣了一下,随即也不说话了。
晴雯把东西送到潇湘馆,正巧见宝钗带着莺儿也在。
黛玉见晴雯过来就问:“你怎么来了?”
晴雯笑道:“给两位姑娘请安,我们二爷打发我给林姑娘送东西呢。”
黛玉因见宝钗在,有些害羞,别过脸道:“什么东西就眼巴巴的送来。”
晴雯递了小盒子过去,黛玉打开一瞧也愣了。
宝钗见黛玉不说话也凑过来看,见了盒子里的东西就捂着嘴笑。
晴雯不知道两人打什么机锋就问黛玉:
“东西送到了,林姑娘可有话要带给我们二爷?”
黛玉回过神来道:“没有,回去告诉宝玉说我收下了。”
又叫紫娟从才送来的散钱里抓了一把给晴雯。
晴雯笑眯眯的接了说:
“我来的时候还和二爷说,我来林姑娘这里跑腿得几个赏钱呢,可就得了,那我先回去了。”
黛玉看晴雯这么说就笑道:“可见你家二爷不给你们赏,回头我定要好好说他。”说着又抓了一把给晴雯,晴雯乐呵呵的回去找宝玉复命了。
晴雯一走,宝钗就笑道:
“可见我白跑一趟了,你如今有四串好的,供你四季换着戴。”
黛玉把装珠串的盒子往旁边一推道:
“就他稀罕眼巴巴的送来。”
宝钗含笑摇头又说:“可见挂念着你呢,我送来是怕你多想,回头坏了我们姐妹的感情,有些话不该我多说,只是我又怜你一人,没个说体己话的,他既眼巴巴的送来,你收了就是。”
黛玉抿嘴一笑,又拉着宝钗道:
“好姐姐,不怕你恼,我拿了礼的时候确实有几分不高兴呢,只是姐姐过几日又要回公主那里了,我怪想姐姐的。”
宝钗拿扇子轻轻敲了敲黛玉的脑袋:“你呀……”
从黛玉这里回去之后,宝钗知道她得做些准备了,既然踏上了青云路,她就不能回头。
荣庆堂,贾母见了礼单,自然明白了里面的猫腻,年初二的时候王夫人进宫见过元春,如今元宵礼就送了这些。
表面看着没什么,实际上是在告诉她这个老太婆,元春和王夫人一条心的。
贾母叹气无奈摇头:“老了,老了……”
鸳鸯进来听了贾母的话笑道:“老太太健朗着呢,哪里就老了?”
贾母失笑,复又叹气,对鸳鸯道:
“如今我身边竟只有你一个贴心的,也不知将来哪个好人家得了去。”
鸳鸯立马道:“我只盼一辈子陪着老太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