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裴公罪 > 第73章 其罪三十 · 不察(三)

第73章 其罪三十 · 不察(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裴钧微微坐直一些,压低声道:“自古思变之君,聚能人、掌异士,访之求之,为图锦囊之谋、天下之计……姜越,你这是想好了?”

姜越抬眼与他相视,郑重而肃穆地点了点头:“不错。如今不瞒你说,此事,实则早在我父皇仙逝、长兄继位时,我便有心操持了,可直至如今,此心此念足有十五年之久,我却迟迟未能决意。”

“为何?”裴钧问。

姜越坦然答:“为你。”

裴钧眸色一动,笑着再问:“那如今你又为何决意了?”

姜越没有笑,肃容再答:“还是为你。”

裴钧终于摇头大笑起来,落手将一旁姜煊抱坐在膝头,略有疲惫地弯眉看向姜越道:“姜越,你也太知道哄人开心了,我真是谢谢你。但这一动一变事关社稷,你可不能轻易拿来玩笑。我那么问你,我是认真的,不是在同你攀人情——”

“你怎知我不是认真答你?”

姜越打断了他,神容中的认真没有一丝变化,双目却染上苍凉:“裴钧,十五年前我父皇驾崩,临终遗我三件事:定河山,安盛世,度华年。可皇兄继位后,河山愈乱、盛世消亡、华年成空,满眼所见,是朝野倾轧、统治无度,外戚借势、内阁窃权。至十年前,皇兄病重,我得以初握兵权……那时心中便愈发想要天下一变,却心知力不可及,遂忧忧终日、不知何解。恰逢父皇祭典过了,青云监与宫学外出踏青,我曾在岁中山寺外问过你,问你天下人需不需要一轮月……也是听了你答出的话,我才开悟这天下之变,并非皇权窜改、一人登极就行得通的,需的还该是春风化雨、教化万民。”

裴钧莫名其妙:“我的话?我答的什么叫你这样想?”

姜越看他一眼,无奈摇头,似是习惯般笑了笑:“……看来你果真是不记得了。”接着徐徐为他解密道:“你那时说:要月亮做什么,咱各人手里都有灯——要灯亮了,才能真看得清呢。”

这一句恍若细长的木槌在裴钧心中叩出轻响,叫他随了这话一路回想到头了,也依旧无法相信:“这话是我说的?”

——须知在前世,他可是个一手独揽大权、一身独承骂名,以致最终被砍了头的人。

可姜越却是定然地颔首了:“是,就是你亲口说的。”

“我那时候肯定不是那意思。”裴钧调开脸,不认账,“我那时候哪儿懂那些?我说月亮就是月亮,我说灯就只是灯,别的都是你自个儿瞎琢磨出来的,不关我的事儿。”

“可理存于心,万物相通。”姜越道,“你语出如此,心必如此。裴钧,这点我信你。”

裴钧哂:“那难道就因为我这毛孩子当年一句话,你就弃了大好河山了?说出去谁信?”

姜越微微赧然道:“那自然只是个起始,不是全由。实则有你当年那话,我起先只是存了要招你共谋河山的愿景,是后来……才渐渐发了些别的念头,只是未及相说,北疆又打起来了。待我征战三年方归,你已是皇上西席,那时隔着大殿同你再见,思及一变,恐必然连累于你,久久掂量,便还是搁置了。”

说着,他目色深深望向裴钧:“可如今,你若同我站在一处,此事……我便又能想上一想。裴钧,我只问你,你愿不愿与我搏这一把?”

“我自然是愿意。”裴钧迎上他目光,毫无避忌,“可这一把若是搏胜了,你会是九五之尊。那时候我会是什么,与眼下境况又有何不同,我二人如何自处……这你也想好了么?”

姜越反问:“你真以为我们能胜?”

“不是胜,便是死,你难道想输?”裴钧凝目望向他,低声道,“姜越,我可不许你输。”

“那我们便先思胜。胜了之后,才有命说后话。”姜越瞥了眼帘外,约摸刑部快到了,便更压低声道,“此事容后还可细说,眼下却尚有一事紧要:崔宇既没,牵连沈老,刑部、兵部都空出来,你可有人选填补?”

裴钧摇头:“我方才出大理寺想了一路,官位合适拔擢的人里,是一个都觉不出合适。莫非你有提议?”

姜越道:“既然你心中尚无人选,那我提一个人,你听了不要生气。”

裴钧微有无奈:“我生什么气?你且说说看。”

姜越思量片刻,出声道:“补刑部尚书之位,我提张三。”

“张三?”裴钧听了,面上的笑意果真一滞,“你要我把六部法司的位子让给张家?我当年费了多大力气才把刑部从他们手里抠出来,你现今却要我再还回去?”

“我不是让你把刑部给张家,我只是说张三或可补缺罢了。”姜越解释道,“张三和他父亲不同,和张家的人,也不同。”

“有什么不同?张家的人,一个个没什么不同。”裴钧音色沉下,“就算张三是你学生,跟过你三四年,可二十年来,他更多时候却还是张岭的儿子、张氏的嫡孙,身上流的是张家的血。他打小什么模样,我也不是没见过。他和他两个哥哥一样、和他母亲一样,是从不会逆了他爹的意思的。如此若把刑部给了他,他一坐上尚书的位子,便约同是他张家满门坐上那位子了,到时候张家想如何操持刑部,就根本不是他能左右,更不是他一己之力就能抗拒的。至此六部法司姓了张,那万事便要受张家掣肘,而刑部再会同三司审案……我岂非更不用盼着裴妍脱罪了?”

姜越摇头道:“裴钧,你是与张家芥蒂太深,这才只会往坏处想他们,却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家与我们,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如若将他们放对了位置,那就算他们依旧不与我们同路,也还是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的。”

裴钧长眉微抬:“怎么说?”

姜越心平气和道:“须知张家是律学大族,是天下法学之杆,虽有顽固腐朽之态,可根本处,却还是尊法的。而裴妍一案,于取证、文书上都缺了直证,所谓人证、物证所得,不过是生拉硬扯的构陷之词罢了,能否引为实据还当两说。连你我二人都知道如此罪名立不住,难道张家就真的不知么?而他们明知此罪难立,却依旧反对放了裴妍,从前自是存了要驳斥你六部判决的意思。可如今,若是他们自己的人坐进刑部了,在此案上,我以为张岭反倒会松口……”

“因为那时他若是再驳斥六部,便是同他自己的儿子过不去了。”裴钧微微扬眉,终于是懂了姜越的意思,不禁觉得也有妙处,“可你又怎么确保张三能抗住张家威压,判定裴妍无罪呢?”

“此事何须我保?”姜越似乎有些想笑,“莫非你就不觉,见一他从此案起始,就一直在帮你么?”

“他帮我?”裴钧一哂,“张三避我,从来如避蛇蝎,哪怕是行猎时候没他爹坐镇,他替裴妍说了两句人话,那也是他张家秉公执法的家训使然,和帮不帮我可没干系。”

“你愿意怎么想,是你的事,可他身处张家,却不对裴妍落井下石,实则已然算在帮你,这却是事实。”姜越叹了口气,“见一随我数年,我深知他心中存善,早有脱离张氏桎梏之愿,只是久久不得良机罢了。你也是看着他长大的,又岂会不知他秉性如何?既如此,我们为何不可给他一个机缘?”

裴钧听言,垂眸不语,片刻后还是道:“可他眼下官从四品,资历不满五载,按规矩尚不足以擢为尚书。”

姜越问:“那昨年闫尚书也是从光禄寺直升入吏部的,朝中又何得有人说过什么?”

“那不一样。”裴钧淡淡蹙眉,“师兄比张三年长了多少岁,政绩又多出多少?他本就是名儒徒子、翰林储臣,后虽由我举荐御前,却也是皇上钦点拔擢的,到底也算名正言顺。而这事放在昨年,皇上肯,放在眼下,皇上却该是一万个不肯——更别说我如今也不乐意再受宫里的恩惠,往后想替六部纳人,就更需在别处下下功夫了。”

这时马车渐渐慢下来,外面车夫禀道:“大人,刑部到了。”

于是裴钧抱着姜煊坐直身子道:“行了,姜越,张三这事儿我先记下了,回头就跟师兄议议看。你眼下若是无事,就先坐我马车回王府罢。我听说那赵谷青脾性乖戾,从不乐意等人,你好不容易寻了他来,可别半路把他气跑了。”

姜越听言却道:“那你可曾听说,赵谷青是因写诗开罪了坪洲门阀,饱受欺凌,这才举家北逃入京的?如今他投诚于我,一家老小都住在晋王府里,别无他处可去,我眼下担心的,便不是他会跑。”

说着,他锁眉看向姜煊,又望向裴钧叹了口气,不再说下去了,只道:“你们便进去看裴妍罢,我就在这儿等你们出来。”

“叔公不能一起去吗?”姜煊小声问。

裴钧拍拍姜煊后背,看向姜越,眼梢温和挽起:“叔公就不跟去了。叔公待会儿跟咱们一块儿回家,好不好?”

他这话不知是问谁的,叫姜越听来眸色一闪,未及说话,姜煊又已点头搂了他的脖子,他便起身抱了孩子下车,暂别姜越往刑部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