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说起贾府,无论在江淮一带还是到京城,都不用解释是哪个贾家,必然是那个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更遑论如今有贤贵妃在宫里,贾家更是一时风头两无。
如今贾府的两位持家人,却都不太好过。
王熙凤本是大房小辈,但婆婆邢氏不管事,加之王熙凤本来在王家便是当儿子养着,性格爽朗、精明能干,便接了大房的管家权。
照理说大房之后是要承爵的,大房管家理所应当。
但贾母健在,大房二房均是嫡出,手心手背都是肉。
二房当家人贾政目前还活跃在官场,虽不过是六品官,但也是贾家目前最能拿得出手的了。
二房嫡长女贾元春又正得圣意。
加之王熙凤的亲姑妈王夫人,表面不管事,却不愿放弃管家权。贾母也生怕大房亏待了二房,特别是她心尖上的孙子宝玉,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达成了现今姑侄俩有商有量一起管家的局面。
俗语道一山不容二虎,个中滋味只有王夫人和王熙凤知晓了。
却道即将迎来贾母一甲子的大生日,坐山观虎斗、整日乐呵呵的贾母,是哪只虎也不敢怠慢一点的。
说回贾母,她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发妻,出身金陵史家,当得起一声史太君。
贾母近日也愈发有些心事,贾府赫赫扬扬已近百年,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先帝爷去了,当今虽不曾薄待贾家,但也不见得多喜欢,还好有元春在宫里,至少能帮家里递个消息。
可是,贾府表面繁华,主仆上下却多是安享荣华富贵,少有出谋划策的。
至于子孙,出众者唯贾珠一人,天资聪慧,当年仔细琢磨,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偏又早夭。幸得留下一子贾兰,跟着李纨读书,虽懂事,年纪太小还不辨愚忠。
至于贾母心尖上的宝玉,即使现在功课马马虎虎,天资尚可,在他老子的鞭策下或许有一日能考取功名,却尚未有官场上的圆润和进取之心。
细细数来,子孙众多,竟无一人能扛起家业。
这怎能不让人忧心?
这一日,正是王熙凤向贾母汇报寿宴邀请名单的时候,请了大房邢夫人和二房王夫人在侧。
因宴请的宾客众多,届时荣国府、宁国府需两厢齐开筵席。
第一日宴请皇亲国戚,王妃、公侯命妇、侯伯诰命。
第二日宴请相熟官员及夫人并远近亲友。
台上要唱的戏班子,台下要新添的丫鬟,桌上要上的菜,桌下要吟的诗。林林总总,安排的甚是明白。
即使王夫人面上甜、心里挑剔,此时也觉得王熙凤理家确实是一把好手。
王夫人正要夸赞两句,看向贾母时却发现她右手食指摩挲着左手扳指,像是有话要说。邢夫人看着笨拙,在这种时候却也不出错,王夫人边腹诽,边等着贾母示下。
“凤丫头安排的是妥帖,但我原也不愿如此大张旗鼓。只是,如今,宝玉十岁,已是幼学之年,勋贵人家的女儿本有数,数来数去就那么多,也该为宝玉考虑起来了,这次筵席,便可悄声相看。”
“二太太,你看如何?”
王夫人稍稍坐直了身子,她看如何,不信贾母没有察觉。
嘴上却道:“老祖宗,宝玉自幼仰赖老祖宗,万事自有您做主,您疼爱宝玉,亲事上如何会亏了他。”
“你们两个也说说看。”贾母看向邢夫人和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