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荷花酥做好时,四月在另一个小厨房烤制第二批归家饼,也就没见着商青歌口中的荷花酥到底长什么样。
说来一般村里人家都只有一个厨房,但商老太爷在世时,除去经常外出经商的大爷,其余人都在此居住,加上仆从女婢,家里人很是不少。
光是每日膳食,都得好几个厨娘,每每炮制膳食,厨娘们都得为谁先谁后吵嚷几句。主子们倒是能按时吃饭,到仆人时少不得拖延几分。
还是老夫人见不得仆从女婢每日辛苦,到点还吃不上饭,又修了个小厨房。
算起来现下商家老宅也就两人,一共四口锅,还有一个土制烤炉,正好便宜想做饮食生意的商青歌。
论起来无论是荷花酥还是归家饼,前面和面和馅用时都不算多,就是最后的炸和烤比较费时,毕竟是糕点,也不能一锅倒下去。
几百个饼子,俩人一批一批的弄,等全部弄完,都已是子时。想着明日还要早早地送礼,商青歌和四月包好饼,随意清洁一下就睡了。
饼多,又不能挤压,怎么拿出门倒是费了一番功夫,好在四月从杂物房搜罗出几个架子,又加上薄木板,在牛车里搭了好几层,才出了门。
商家人在临水村声誉不错,应该说去世的商老太爷声誉不错,早年间,这临水村家家户户都靠种地看天吃饭。
后来商老太爷自己外出闯荡,闯出一番事业也不忘提携村里,如今这村里富户也不算少。
知道商老太爷的大孙女要回村安置,家里的老爷们不是实在有事的,都在家等商青歌上门见上一面,表示欢喜她的归来。
好在临水村的村民也不全姓商,大部分村民收了礼说两句好话,也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一个时辰,商青歌就送了二十几户,到一家也姓商的远亲家时,商青歌多坐了会。主人家有个大媳妇,因她家汉子在族里排第三,大家称她商三婶。
也不知道这商三婶是情商低还是不喜富户,说话十分不讨喜。
“你就是青姐儿吧,哎哟,真是标致嘞,那葡家小子也真是没眼光,听说他家退了你后,找个县丞的女儿,虽说是县丞女,但丑的哦。”
商三婶在说到丑字时,那缩成一团的五官,实在让商青歌和四月分不清这人到底本意是想埋汰谁。
“好个蠢货,我就烧壶水的功夫,你就在那胡言乱语,小心我晚上在大儿那告你一状,让他拿针把你那张臭嘴缝上。”
说话的是商三婶的婆婆,一个身材矮小,穿着青布,有些干练的老人。她给商青歌两人沏了茶,当着商青歌的面,严厉地训了商三婶一顿。
十分熟练的跟商青歌道歉:“青姐儿,别听你三婶胡咧咧,你三婶这人,没啥坏心,就是不会说话,前些天,去吃她顶顶亲的侄子大婚酒,夸人新妇眼睛好看,都能夸到牛身上去。”
“本来刘小二新妇的眼睛就跟牛一样,我又没说错。”商三婶在一旁不服气地嘀咕。
“那你直接说人家眼睛又大又圆不就行了,大庭广众的,你说人家长得像牛,平白让人看你娘家笑话。说人家像牛,我看你长得像猪,尤其是那副猪脑子,都让人怀疑是不是从哪头猪身上偷来的。”
看媳妇还敢顶嘴,商婆婆又说了她好几句。
商青歌听着这话抿嘴一笑,倒是信了商三婶只是情商低的话,四月也不绷着脸了,低头不住抿嘴,生怕笑出声来。
商婆婆见商青歌四月二人笑了,心下松口气,又剥了两颗橘子塞到商青歌和四月的手里,笑着说道:“快,吃橘子,这是我家老大从刘家庄带回来的,那边产橘子,我老婆子自己吃着味道还行,你们也试试。”
“说来也是不凑巧,本来前两天老大还在家,结果昨儿说是静庄那边有老板招工,说是搞什么硝山硝石的,我也听不懂,只听老大说工钱不错,所以昨晚老大就赶去静庄了,下次等她回来了,让他带着礼物给你赔礼。”
“婆婆说得哪里话,三叔干活可是正紧事,哪能因我回村的事情耽误,我是晚辈,等三叔回来了,该我上门看三叔才对。”商青歌赶紧把话接回去。
都出五服了,本来就不是特别亲近的关系,商青歌也不觉得自己送两饼,还要人全家停工接待,不过商婆婆故意解释两句,还是让商青歌挺欢喜。
愿意解释两句,说明人家把你当回事,邻里客气,她在村里才不至于艰难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