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这件事处理的不好。经此一事,甄家女孩和安家女孩,名声总会受损。
可她只是为了保全她哥哥,绝口不提对年轻女孩子名声的影响。
将心比心,宜修是个母亲,华妃家里也有姊妹。甄嬛此举,相当于是惹了众怒。
宜修慢条斯理道:“外男入宫,见宫妃不行礼,言语丝毫没有尊重。莞嫔,你可知罪?”
毕竟是做过多年的皇后,宜修身上自然有一股威压。她这么淡淡一开口,甄嬛便觉得冷汗津津、气势先软了一头。
“宜贵妃娘娘,”甄嬛低头道,“哥哥喝醉了酒,说话不过脑子,竟将梦里之事当真了,嫔妾已经再三提点哥哥,日后绝不再犯。”
华妃嗤笑道:“莞嫔好利的嘴,你家人都是这么不守规矩么?要本宫说,这样的人,打死也不为过,真是好笑,莞嫔话里还舍得维护呢。”
宜修看了华妃一眼,道:“华妃妹妹说的是,莞嫔妹妹,若是人人都处置这么轻,皇上的脸面往哪里放呢?”
她虽然语气和缓,说的话却不容置喙。
“你到底年轻,不知道此事的厉害。此事若传出去,安贵人日后可怎么见人呢?便是甄家的女孩子、安家的女孩子,嫁娶之间总有些耽误了。”
“你哥哥滋事,本给家族带来祸事,也是他自找。只是安贵人何其无辜,不过恰好经过,谁经得起这样的攀咬?安贵人的姊妹,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在莞嫔你的嘴里,便是轻飘飘一句绝不再犯么?”
甄嬛脸上火辣辣的。
她心里清楚,宜修和华妃说的都是事实,可她能说什么呢?去将自己的脸皮揭下来,扔到地上,让宜修她们踩么?
她到底是不说话了。
*
甄珩的失态,毕竟是一时的。
有甄嬛转圜,甄珩反而成为一心为了皇室的忠臣。
自己埋的坑,不跳也得跳。甄珩配合胤禛做戏,京城上下流言纷纷,道是甄珩为了一个青楼出身的外室,引得妻子要和他和离。
这样的事情传进宫里,连太后都过问了两句。甄嬛还是那副担忧且恨铁不成钢的说辞,只一切随着胤禛的安排。
甄嬛在宫里因为甄珩受了牵连,华妃却水涨船高,再封贵妃,真是一派花团锦簇。
然而,所谓物极必反。华妃正是得意洋洋,以为皇后之位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时,前朝突起波澜。
汝南王被除,年家兵权被夺。宜修得知此事,心里大惊。
她毕竟和华妃也算有了纠葛,再有怀宁一事,也不能不过问年家。
宜修和华妃日日求情,却无甚作用。胤禛是铁了心要剪除年家的羽翼,先是斩了年羹尧,又是对年家其余男丁接连降罪。
虽然有怀宁苦苦哀求,宽恕了年家小辈,但怀宁之夫婿年熙并不在此列,此后因在监狱受刑染病去世。
正在此时,甄嬛趁机为沈眉庄平反,曹贵人也断尾求生,将年世兰做过的恶事,桩桩件件的列了出来。
胤禛大怒,先是复位沈眉庄,又贬斥华妃为年答应。
曹贵人因襄助有功,被封襄嫔。
而甄嬛,因在此事中出力极多,甄家又算是功臣,故而晋封为妃。
两相落差,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