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先补一下昨天的王阳明内容。感觉自己想得还有点道理。
他的原文是:(闲杂思虑)毕竟从好色、好名、好利等根上起。
——好名大抵是为了好色,而好色的底层逻辑则是占有欲和掌控欲,这两者由“理性自利”的看法来说可以说是为了实现萨特所谓的“绝对自由”,让自己在社会的“地狱”(争夺自主性)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好利也是追逐自由,所谓的“财富自由”也就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三者都属于积极自由,也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所以,大概也可以说,王阳明倡导的是牺牲部分积极自由,从而达到“圣人”的境地。
但是为什么要成为圣人,他没说,为什么要有道德,他也没说。如果说“圣人”的最终目标是“致良知”也就是“悟道”、“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说是追求“知识和洞见的自由”,也就是对自我的掌控感,或者说“知道自己思维运转方式的自由”。
也就是说,成为圣人的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对自己的思想达到绝对的了解或者绝对的掌控的地步,不再在不知不觉中被欲望控制、“不获世之滋垢”的过程。
而这就是“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