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曦在与丁颖慧用过晚饭后就被邀请到了她的书房。书房里拉了一圈线,上面整整齐齐地挂满了丁才女的大作,从书法到画作,让人目不暇接。乔曦边欣赏边不断发出赞叹:“姐姐大才,实在令妹妹佩服。”
丁颖慧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她这些年“隐居”于此,除了几个昔日的闺中旧友已经很久没同人分享过这些了。
“妹妹谬赞了,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罢了。”
“姐姐可不必谦虚,就姐姐这幅楷书,刚劲有力,又不失风格,实属世间佳作。”乔曦边说边驻足在丁颖慧临摹的《东方朔画像赞》之前。
见人喜欢,丁颖慧笑着开了口:“妹妹若是喜欢拿去便是。”
“当真?”乔曦一脸惊喜地看向身旁的大才女。
丁颖慧点点头,她将挂在绳子上的作品取下来放到桌上。
“这些留在这里也是虚耗,还不如讨妹妹喜欢。”
这话虽然令乔曦高兴但她也没错过眼前人的那丝落寞,她想起了忙于后宅的秦婉,心里有了决定。
“家兄乔明朗在上京文坛小有名气,时常组织些诗会共赏当代佳作,不知嫂嫂可愿多割爱几幅?”
丁颖慧听后甚是惊喜,但随即又面露犹豫。乔曦明白她的顾虑,江南文人间也不是没有诗会,应是陈家不愿让丁颖慧出面。
乔曦眼珠子一转,振振有词道:“妹妹我自上京远道而来,舟车劳顿,讨要几副书画,姐姐可千万不要拒绝。”
丁颖慧见人掷地有声不禁笑了出来。确实,乔曦是陈家的贵客,送几幅书画自是不成问题。她开口道:“妹妹喜欢的就都带走吧。”
听罢,乔曦喜不自胜,恨不得将满屋的东西都收入囊中。正在她精挑细选之时,角落里一幅精心装裱的画吸引了她的目光。这是一幅常见的写意山水,只是画中有个红衣女子突兀地站在山间亭中。
“姐姐,不知这幅是?”
丁颖慧抬眼看过来不禁笑了笑。
“一幅旧友的旧作罢了。”
这话勾起了乔曦的好奇心。这画笔墨技法稚嫩,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手笔,但它胜在构图精妙,从几个角度看就像女子被困在山中一样。乔曦忍不住大着胆子问道:“不知这画是何人所作?”
丁颖慧看着眼前的画作却彷佛陷入了往事,半晌,才开口道:“是我旧时的一个伴读,那时我刚答应陈家的亲事,她便作了这幅画送我。”
此言一出,乔曦立刻想到了那薛念卿那超然物外的背影,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而丁颖慧并未注意身旁人的变化,反而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说起来,妹妹下山后可愿帮姐姐一个忙?”
“自是不成问题。”
丁颖慧笑笑,转身走到桌前写了一张纸条,不知从哪里又掏出一个小木箱,一并推到了乔曦面前。
“我有个旧友生活拮据,希望妹妹能将这点儿心意转交给她。”
乔曦点头如捣蒜。她过去帮秋娘跑过不少腿,这种事她熟悉得很。
丁颖慧见状很是高兴,但随即又小心叮嘱道:“我这旧友固执,还请妹妹想想办法,千万别提我的名字。”
“姐姐放心,妹妹明白。”
闻言,丁颖慧点点头,拉着人又聊起了武明珠。才女之间总是惺惺相惜,在武夫人下葬后丁颖慧也曾多次去祭拜,只是她不愿掺合陈家的事,所以在内宅对乔曦并不热络。而乔曦谈起恩师更是激动,一说就到了深夜。
第二日回去时,二喜看着车上这一画缸的字画很是惊讶,开口道:“小姐,咱们回去还是提前联系郑乙叔吧,不然这些东西怕是带不回上京。”
乔曦听后赶忙点头。还有五天就到了约定回京的日子,这些自是不能耽搁。想到这,她看了一眼一旁的小木箱,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纸条,打算趁着回城将托付之事办好。幸而纸条上的地址她也很熟悉,不是别处,正是薛先生的女子学堂。
乔曦特意让林海从东门入城,直奔薛家学堂。她想借着乔三妹妹的身份将钱送给胡伯。不过这次她将二喜一起带进了学堂,让她配合自己。
今日初一,薛念卿带着学生出门采风,学堂里只有胡伯在忙着修补物屋子的纸窗。他见一衣着富贵的小姐前来拜访,很是疑惑,出声问道:“请问小姐是?”
乔曦闻言“不好意思地”笑笑。
“胡伯,打扰了,前几日哥哥曾带我来过。”
胡伯定睛一看,才认出这是那位乔三公子的妹妹。
“原来是乔家小姐,胡某眼拙,贵人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