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回忆少许,便答道:“多是夜半时分,只有县主这次,是日中的时候。”
萧恕点头,又问道:“那名里正可还有亲朋友人在村子里?”
老妇道:“我只知他有两个远房兄弟与他同住。”
“今日多谢李媪。”萧恕出言道谢,又遣人将老妇送回,这才道:“该去会会那名里正了。”
许是无需恐惧放松了心神,没有了那股子精气撑着,沈清晏不多时,便高热不退。徐徽宁一时间只得以冷帕子盖着替她降热。
沈清晏只觉自己深陷一片泥沼之中,其下有一只手,不停拉着她往下堕。那无边黑夜之中似又有一缕光亮,在向她招手。
她挣扎向前,伸手堆开那道门,却又看到那破败木屋里,横梁之上挂着一具女尸。一只壁虎爬到她的眼睛上,盯着她,就如同那女尸盯着她一般。
沈清晏惊醒,微弓着身子大口吸气,身侧的徐徽宁拉着她手,不停安慰着,让她别怕。
“姐姐怎么也来了?”听得徐徽宁的声音,她略微定了定心神,只觉得身子沉重,这便抬头轻揉着自己的额头。
“我能不来吗?”她扶着沈清晏复躺回去,又取了一方帕子放至她的额头,这才道:“东山大营的人传来消息时,祖母正好也在,听了这消息都急病了。”
“原本当是阿爹带人来寻的,可是今上前日指派了阿爹事务。他与兄长皆不在府中,我若不来,祖母也放不下心呀。”
沈清晏不安道:“让老夫人担忧了。”
“幸而表兄寻到了你,若你有个闪失,只怕京中都要生出变故来。”
徐徽宁这一席话,倒是让她有些不明所以,便道:“如何会生变故呢?”她取下帕子坐起来,又道:“晟王妃有失,才真真是生出变故。”
徐徽宁不解,她便又道:“今上只二子,却至今未立东朝,若是晟王妃有失,自会有人将这罪名祸水东引。”
“你我虽知,这事非是殿下所为。可人证物证皆无,即便今上有心力保,殿下难免会失了民心。若是再被有心之人刻意假造了证据,那便自是有理说不清了。”
“若是如此,明德皇后所挣下的一切,都将受损。朝中局势变动,殿下的处境便会岌岌可危,所以晟王妃断不能有失。”
毕竟萧恕是那个答应帮她一道扳倒汪贵妃的人,若他有事,对自己也无甚好处。更何况,就以此时她的处境,但凡晟王妃有事,她怕是都得给杨玉锦陪葬了。
徐徽宁见她如此,无奈道:“那你如何不想想,若你有失,南边秦家当如何?我徐府会如何,表兄又会如何?”
“你是老夫人在这世间唯一的血脉了,若是因晟王妃之故有失,秦家如何肯罢休?姑父为稳定军心,自也是要给秦家一个交待的。”
“祖母与老夫人几十年的交情,我徐府上下自也是要替你讨个说法。更何况表兄……”徐徽宁止了话茬,见她依旧神态自若,复道:“你们相识一场,他难不成就能坐视不理?”
沈清晏笑着回道:“两害相较取其轻。我自是知晓,若我有事,多少也会生出点风波。但总归不会如晟王妃有失这般闹出大变故。”
“再者,徐家舅舅一向以国事为重,自是会知晓分寸。”她轻咳了几声,徐徽宁便取来一旁水盏递于她。
沈清晏放下水盏,这才道:“可晟王与肃国公,便不好说了。”
徐徽宁点点头,又忽觉自己被沈清晏所说服,忙道:“好你个巧舌如簧的小娘子,说着说着,便将我也一道拉了去。”
沈清晏笑道:“我如今可是只有一条腿了,如何拉得动咱们的长宁郡主呢?”
徐徽宁亦笑着道:“是啊,都同白鹭一般了。”
“白鹭与十一可是也来了?”听得徐徽宁提及白鹭,沈清晏这才想到,自己这一路只顾逃亡,竟至此时方想起来。
徐徽宁摇头,道:“表兄已派人通知十一了,他自会去将白鹭接来。”
“白鹭腿脚不便,接来作甚呀?”
徐徽宁看着她,又笑道:“消息初回京中之时,白鹭便是要来寻你,我好不容易才将她按下。此时若不将她接来,你仔细你的耳朵。”
沈清晏伸手拂上自己的耳朵,摇头道:“白鹭至多就唠叨我几句,倒是十一,只怕这次他的耳朵是要被白鹭撕下来了。”
徐徽宁亦是点头,“那十一若是少了只耳朵,日后该如何叫他?”
“一只耳?”
“一只耳!”
二人一同笑着说着,眼见金乌西移,沈清晏又咳嗽不止,徐徽宁便嘱咐着她再休息一阵。
沈清晏这一觉睡得十分长,却很是安稳,再无梦魇加身。当她再次醒来之时,她已离开了那间草舍,满目皆是陌生的摆设。
“醒了?”萧恕将她扶起,端着一盏浓黑汤药递了过去。
沈清晏未敢有辞,皱着眉头将药一饮而尽,方道:“这是何处?”
“孟县县衙。”他将药盏放下,又道:“身子可感觉好些了?”
沈清晏点头,道:“我睡了多久了?”
“也就两三个时辰罢了。白鹭已替你行过一遍针,现在到厨下熬药了。”
她面露难色,又道:“又,又喝药呀,刚刚才喝过呢。”说罢,她便岔开话题道:“那名里正可是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