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龙起床后,刚从洗手间漱洗出来,就看到床前的电视,香港凤凰电视正在直播台湾民进党中常委谢长廷前往大陆的节目,于是便坐到床边看了起来。
电视中,谢长廷一身西服革履,站在台北桃园机场的安检口前,面对着众多记者,正在神情激昂地大谈此次大陆之行,身旁站着云林县长、大学教授以及民进党的几位立委等一干随行人员。
“长廷…作为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此次前赴大陆,不代表民进党,也不涉及任何政治行程“
”长廷…愿意以个人身份跨出这一步,这一步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是羊肠小径,但如果成功走出去,就能让台湾人民多一个机会“、
”长廷此去大陆,将先到厦门,再前往东山岛祭祖,然后到厦门大学参加一个座谈会,最后将前往北平,参加世界调酒协会大赛,全程5天“
…
郑思龙看着看着,顿时就来了气,内心暗骂到:”真他妈的无耻,满嘴喷粪,什么不涉及政治啊?完全就是狗屁!看到国民党连战来了大陆、新民党的宋楚瑜也来了大陆,你们这帮民进党的孙子,心慌啦?害怕啦?一个个象个哈巴狗似的,也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过来想争宠献媚,还是想青史留名啊?!真他妈恶心!想当年,这大陆的江山,本就是你们这些王八蛋的,那时怎么不知道好好珍惜啊?!现在…“
忽然间,他想起了昨日戴老板墓地的情景,顿时气上心头,便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电视关上,嘴里嘟囔着:
“Give sb. rope enough to hang himself”(英国谚语,意思是让某人自取灭亡)。
须臾之后,心气稍平,只才穿上衣服,出了宾馆。见街边的一家小吃店吃早餐的人很多,便也过去要了一碗小馄饨和几只小笼包,匆忙下了肚,就打车来到了朝天宫。
朝天宫的棂星门前,有一方半圆形水池,名为“泮池”,是儒家圣地的象征,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有人认为其有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之意,也有人认为这是道教”居善地,心善渊”的“上善若水”“ 思想之体现。正所谓“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
此时,门前的一条锃亮滑溜的石板斜坡上,几个孩子正在乐此不疲地爬上滑下,玩滑滑梯,只不过,郑思龙自小在香港长大,并不知道“三个老南京人中就有一人曾在此滑过”的趣事。看到眼前的孩童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禁想起自己儿时在公园里滑滑梯的欢乐时光。
想起父亲所讲,抗战时期,曾将北京故宫的文物转运于此,以及父亲坐船护送文物前往重庆的最后一站,他的内心感到有点热血沸腾,于是加快了脚步走进宫院。
大院中甬道两侧,有两株百年银杏树,高大挺拔,正前方的大成殿,端坐于高台之上,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在琉璃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巍峨壮观。据称大殿的中间大门对着天上的南天门,故而只有帝王驾临才能打开,否则玉皇大帝必降灾难于人间。
尽管如此,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感到多少有点失望甚至沮丧。萧条古旧,孤寂无烟,残垣断檐,杂草凄凄,似乎很多年没有修缮过,更没有了父亲描述的那种巍峨气势和典雅风采。悠悠的历史长河,风霜雨雪,几经更易,铅华洗尽,留下的是满眼的支离破碎、斑驳陆离。
他记得父亲讲,当年的南迁文物就深藏于此,朝天宫院墙外,冶山东侧,库房是于1936年9月建成。建筑色样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歇山顶式,而建造工艺则是仿效了欧美最新做法,用钢筋水泥铸造,从外表看,形似一个坚固的大碉堡,共有三层,内部建有四个库房。库房里面的设施非常先进,温度湿度可由机器控制调节,并安装了当时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紫外线电光警钟”,可如今这些建筑已变成了南京博物院一部分,四个藏宝的库房更是不知在何处。
他黯然地来到"德配天地"的牌坊前,请人帮忙拍了几张照后,就寻着路标,在正南端的一面破败宫墙上,找到了父亲心心念念的砖刻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其实,所谓的宫墙,就是一面照壁,所谓的“万仞宫墙”之名,当初叫“数仞宫墙”,取之于《论语??子张第十九》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这段典故。
在宫墙的一角,他欣喜地发现苏轼的那首诗竟然还在:
“ 春风吹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
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稀。
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归来宾从非。
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
他记得父亲在世时,曾反复念叨这首诗,并认为诗中的“五马归来”,仿佛就好像指的是他们当初前往执行特殊任务的五人似的,不仅如此,为了弄清队长当年为何神秘将这首诗记录在小本子上,以及这背后是否藏着什么秘密,父亲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先后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后在一次参观了台湾故宫博物院后,才算弄明白,所谓的“五马归来”,讲的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北方匈奴趁机南侵,在兵临城下时,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坐着羊车,袒露上身,投降匈奴。其间,北方的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纷纷迁移到了江南,并在建康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这一典故,至于“扁舟去后花絮乱”,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却依然是不知其意,直到去世,仍在念叨诗中的“道人”姓何名谁,还有晋愍帝投降时,口中到底有没有衔着那个传国玉玺。
他站在照壁前,凝神静气,一动不动,反复默读着这首诗,但心中始终未能萌发出什么新意。父亲临终叮嘱“一定要前来实地研读一番,就有可能有新的领悟”的话语,一直在他的耳畔响起。
良久之后,他茫然四顾,下马碑、照壁、古牌坊、御碑亭、石狮、石龟等等,一一映入眼帘,到处都充满着神秘,似乎只要静下心来,就能聆听到古人在低语,看到圣贤们的灵魂在游荡。正应了唐代诗人李白游览此地留下的一句诗: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
下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郑思龙记得一本书中,曾提到过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讲过的一句话:“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可当他细致地走完和观察了整个朝天宫,并粗略了解了这座古老殿堂的前世今生后,却未能从中发现一点儿的有用线索。
在回宾馆的路上,他翻看着相机中的一幅幅照片,猛然看到自己在卞公祠中无意拍到的宣传挂板上的内容,是有关卞壸的故事,讲述了“先有卞公祠,后有朝天宫”之历史,并专门提到了宋代文天祥为卞氏族谱题跋时所写的:"卞氏自六龙之后,数千年清白相传"这句话。而令他更为意外的是:挂板的最后一行,竟然写着“卞壶是春秋时期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之后”这句话,看到此,他顿时感到有点激动,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似乎要从心底升腾。而就在此时,父亲念到“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这一句时的表情,又浮现在他的眼前。此时,他眉毛上翘,面露喜色,大有气宇轩昂之势,可刹那间,又很快垂头丧气,叹声连连,脸色凝重,沉默寡言,犹如沾染了庙宇之中的孤煞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