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明珠拿过了容若手中的菩提手串来盘,以静心反思和想对策,觉罗氏问儿子:“容若,这跟明索党争有什么关系?”
“额娘,阿玛这一步要是走错了,错成了皇上和裕亲王之间的和事佬,没准会落得一个从一品降为正三品的下场,在明党众人面前难有立足之地、在索党众人眼里成了笑柄,儿不能叫阿玛错悟了皇帝的心思呀!”
明珠对容若点了点头,然后对觉罗氏道:
“夫人啊,咱们儿子说得没错。最是不能够周全的,就是皇家之间的兄弟之争,我明珠到底是大清皇帝手下的一个奴才,不够格去调解兄弟矛盾,我太过自以为是了!我明珠需谋定而后动,只管把皇上想要了解的‘实情’,通过当事人施道渊的亲笔手书、一一上呈即可,无需再有别举,这才叫忠君。”
觉罗氏把明珠和容若的手交叠在了一起,道:
“老爷,您现在是明白了,皇上不是叫您去收拾跟前明士人张岱相关的烂摊子、也不是叫您去甄辨裕亲王福全的居心,而是想看看您能否自己保住自己的官位呢。您哪,就听容若的,只给皇上递凭据,不给皇上论黑白,别让索党之人见缝插针、拿了您不慎的闪失来弹劾或动摇您的位置。”
“一步一步来。”容若对明珠微笑,“等儿病好了,就动动人脉给阿玛去找张岱的下落;等儿有气力进宫了,就随阿玛去见皇上,一起听皇上对裕亲王的想法,该劝就劝,该认就认。”
“好,那你养着吧。”明珠把菩提手串放回容若手中,“阿玛这就派人去追施道人。”
明珠复对觉罗氏道:“夫人,也要有劳你多去‘济国寺’走动,妙觉禅师总归是效忠咱们纳兰家的人,不可让他因为那道人而受到牵连。”
“妾身明白。”
*
窗外玉兰花端美,身旁小金鱼摆尾。
心中想着父明珠,心外却存远思绪。
容若一人觉得寂寞,就派人去“花鸟风月楼”请了张纯修来见。
张纯修带来了一幅新作画卷,却没有急着展开来给容若看,容若笑道:
“张兄要是叫我题诗,我只能叫侍女袖云去书房拿空白画扇过来,就这么坐在床上,一手执扇、一手写字。”
“不成不成,说什么我也要扶你下床。”张纯修认真道,“我这画不一样,你的笔墨一定要落在卷面上才好,我特意留了白。”
“大长卷?”
“嗯,绝对让你我青史留名的名画作。”
“好。那我就应了张兄的意思,压轴再看、呵气成篇。”
“容若,说实话,”张纯修问纳兰,“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身子和心态都是。”
“我还能怎么样?”容若淡然,“生病病好,如此循环,都是命数,苍天要我如此。退而学经读史,旁治诗歌古文词。”
张纯修只从好友的话里听出了许多无奈来,“那三年后——”
容若歪头,说不上来悲喜,“三年后直接殿试,太皇太后给的恩典,说不必让我再从头考一次了。”
张纯修问了容若心中记挂的关键之人:“皇上呢?”
“我不知道。”容若装作无所谓,“皇上没派人来看我,我也没从阿玛口中听到皇上提起我。大抵是能够好好远离君侧个一年半载。”
容若碰了碰身侧琉璃鱼缸,对玄烨失望。
——翻弄闹腾也好、以示皇威也罢,总该是对我在态度上有个讯吧?
——心力恢复如何、心情好转如何,皇上你就不想亲口问和亲耳听?
“你到底还是心怀天下、想回到皇上身边去。”张纯修扶容若下床,“大清的国事你在乎、皇族宗亲之事你也在乎,明珠大人在朝堂上的立足之地你更在乎,你什么都放不下。别说一年半载,你怕是一时半刻都恨不得踏入养心殿去。”
“我现在正值最好的年纪,却要面临功名无成的局面,心中能不愧疚吗?但我不想让皇上看出来,以为我是去养心殿求他安慰的。因为我,惠嫔的封妃化为泡影,阿玛的大学士晋升变成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降格,他们都说不怪我,可我却怪自己。张兄,真心话我只能跟你说。”
“到底皇上才是拿主意的人。”张纯修直击要害,“你现在虽然没有功名,但是侧臣的身份不变啊!都这个时候了,你不该跟皇上僵持心志,宫里头没人来对你问声好,你就自己传了人到宫里去给皇上报信去。”
“好,我现在就给皇上写折子。”容若往外叫,“袖云——”
袖云进来,惊讶张生怎么把公子扶下了床。
容若吩咐:“你去阿玛的房间拿折子空本过来,就跟阿玛说,公子有对策要写给皇上。”
等到袖云拿了折子过来,张纯修已经研墨完毕。
容若边写边道:
“张岱之事,无巨细,纳兰父子亲查;裕亲王福全之心,无黑白,请皇上以施道渊施道人之述为鉴;纳兰体调(注:身体状况),无好坏,足惜与否,仰见天日。”
张纯修低头一看,好在是容若所写非所言,不然康熙皇帝透过“仰见天日”四字,必将读出些:纳兰的不满之情来。
袖云对着公子的笔墨念道:
“前明士人,以类聚,不可小觑,今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和朱三太子皆是行踪不明,有已经逃往台岛之嫌,皇上不可大意。故而捉拿张岱审讯之事,不宜大动干戈派官兵四处搜寻,而应在探听确凿情报之后、交由明珠父子率少量精兵而动。张岱归案,宜皇上亲审亲断以服众。”
“裕亲王之事,明珠父子一切以皇上圣裁是从。期间曹侍卫所搜罗之情报、施道渊所笔写之招述、皇上自身所思悟之始末,皆是可供参考的凭证。此外,还请皇上勿忘王爷在战事之上的本领,日后钦命王爷效平定三藩之劳也未尝不可。请皇上多做思量,一时棠棣相煎,后患无穷,止损当宜看将来。”
“公子运筹帷幄,出手就是佳策。袖云这就去回了老爷。”
“好,就把阿玛把这个呈给皇上看。至于皇上看后是什么反应,叫阿玛不必跟我说,皇上要是有心,自然知道我在想什么。”
“是。”
*
窗外,一朵玉兰花落下,容若仿佛听见了声音。
他走到窗户边一看,不禁道:
卧榻看花花不动,转身伏案闻花语。
玉洁不与万红争,还笑柳枝惜絮缕。
愿君多看冰清蕊,莫嫌残瓣作孤旅。
握笔待题珠玉词,幸无莺语催别离。
张纯修缓缓展开画卷,上面的恢宏景致,乃是有“残春万般意,楼上日衔窗”之称的岳阳楼。
容若对此大赞,一言盖胜千言,道:“张兄之画,让我如临其境。”
张纯修朗声道:“你一直想离开京师、走远一点去看看外头的风景,我没法跟你共赴天涯,就只好把天下你所未涉足之处的风景都画给你。”
“我相信,张兄所画的就是实景,绝对不是凭想象而成。因为张兄读过许多书、听过许多话,胸怀和见识跟普通人不一样。可惜我无能,上不能逆父反天子、下不能为爱抛家弃母,这一生都是池中鱼、笼中鸟。”
“别这么说,很多地方你去不了,但是很多地方的百姓却在共沐你的慈悲心。总有机会的,康熙皇帝不是个志在四方的圣君吗?以后指不定他就会带着你四处走,天南地北都留下印迹。”
“张兄莫说我悲观,皇上即便是带我走,也多是在刻意掏空我的身体,不是为了让我开眼界和享圣恩。我是明珠的儿子,我都知道。”
“机会来了就不要放过,忍着痛的快乐,也是快乐不是吗?”
“没错,是这个道理。”
“古有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杜甫吟诵《登岳阳楼》、孟浩然佳作《登洞庭湖赠张丞相》,连容若你最敬最爱的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名句: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说着,张纯修将毫笔交到容若手中,笃信道:“到了大清,写岳阳楼写的最好的人,必定是你。”
“承蒙张兄看好。”
容若写下了名篇《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谱就,待倩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好一句:半是迁客数题名!”张纯修击掌而赞,“此句必将流芳后世。”
容若谦虚道:“是我对自己憾失殿试的呢喃之词罢了,算不得好。”
“情真意切,如何不好?”张纯修将词作反复看读,“你笔下的景与情,再无后来居上之人。”
【注1】
第一联:天寒料峭的春日,纳兰寒疾发作,见好之后,所见的是:一面几折似重还轻的屏风、施道人求雨之后留下的微凉天气和遮住了外景的帘子。
第二联:纳兰与颜氏夫人袖云相处的好,她是唯一一个完整陪伴过纳兰一生的女子。
第三联:纳兰出去观赏丹枫树,不忘带回几片最好的枫叶来给袖云;纳兰参加会试提前交卷,是为了去取珠钗送她、陪她一起过生日。环佩和木瓜,也是来自公子的心意。
第四联:袖云跟纳兰成亲后,一起走过十年。纳兰仙去后,年年七夕,鹊桥横空,思君之情,皆付旧梦,唯以温得首首《纳兰词》的方式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