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海运方面,我们自然要喝这个头汤。集团要全力保证新船能够如期、甚至提前交付。”
他很迅速地做出决定,“这件事情集团先不出面,让国昌工业的管理层先去对接。”
码头是基建板块的业务,谢墨白却想到了工业方面。
国昌工业下属的子公司,国昌机电、国昌制造、国产冶金等,是华夏船舶的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
同时,国昌工业和华夏船舶一定比例的交叉持股。因此,国昌工业同样是华夏船舶的股东之一。
安排国昌工业先行对接协调此事,十分合适。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思考,又看了看一直站着的林曦,示意她坐下来等。林曦便拖了一把办公椅,坐在谢墨白身边。
谢墨白询问林曦的想法:“如果这件事情,不走对公交办,我直接吩咐工业去协调,你看如何?”
林曦能够明显感觉到谢董和小谢总对她的不同。
谢董也会问林曦的意思,但与其说是征求林曦的意见,不如说是听取林曦的汇报,进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便于他最终做出决策。
而且他的问话,还往往带着考量的意味。同时,谢董很少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联系常常需要绞尽脑汁地去揣测领导的心意。
而现在,在一些工作上,小谢总是会和林曦商量的,也会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林曦听。他也不介意和林曦分享一些信息。
两种工作风格各有利弊。谢董的手段,更利于树立领导的威信。而小谢总和林曦的配合,则更加顺畅,常常能够发挥1+1>2的效果,在沟通中使一些决定变得更加完善。
显而易见,林曦肯定更喜欢小谢总这种工作风格。
此时,她提听到谢墨白这样说,便立刻思考起来。
对公交办,这是指让基建方面打一个正式的请示。谢墨白签批处理意见,然后办文将流转给负责国昌工业的总裁郭正阅处,再批给国昌工业处理。
而谢墨白现在说,不走对公交办,显然是在考虑越过郭正这位对口分管的总裁了。如果是谢董,当然没有问题。他有时会直接交办子公司。
但林曦想了想,身体略微前倾,和谢墨白建议道,“既然这样,小谢总您未必要直接交办。不如以总裁办牵头的名义,先联系工业那边。”
她给出了明面上的理由:“总裁办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各部门、各子公司,并推进重点项目。”
她继续低声道:“当然,我可能会私下放风,表示这件事情是您关心的。”
谢墨白笑了一下,说:“这样更稳妥,就这么办吧。”
这样一来,就不是谢墨白亲自出面交办。从而避免让外界误误读,以为谢墨白想要剥夺郭正的职权,直接遥控国昌工业。
新上任的年轻ceo和老牌分管总裁之间,关系总是微妙的。
而总裁办确实有这项协调职能,虽然这个协调力度一般很弱,但大面上是说的过去的。
而且林曦则私下暗示,此事是小谢总关心的。既可以试探工业的管理层,对于谢墨白这位新主的态度,又保留了较大的回旋余地,手段更加柔和。
相当于总裁办先去打头阵。如果郭正真的反应激烈,表示不满,那总裁办大可以出面拦下责任,自承在流程上疏漏了,不轻不重认个错交代过去。
接下来一周,除了各项日常工以外,谢墨白还召开了一次专题会,研究讨论国昌芯片拓展海外市场的事宜。
会后,林曦特意留下了国昌工业的副总裁黄文静,和他说明了国昌基建关于船舶订单的相关情况,客客气气地请工业方面出面配合协调。
黄文静那边并不拒绝,笑着道:“林助理安排的事情,我已经明白了,回去就立马和我们邓总汇报。”
林曦自然也笑着再三拜托,说是静候回复。
她看着黄文静离去的身影,暗自想着,这一步迈出去,集团内容恐怕风波将起。林曦深吸一口气,带上笑容。考验来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