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认为,明光虽然加入了集团,但却一直松散地游离在集团总部管理的边缘。仅仅由投资部下派了一位中层人员,到明光担任副总裁。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之前,他已经数次要求,要加强集团总部对明光的管理。
但谢墨白始终不置可否。
这一次,郭正更加有的放矢,直接针对明光的业务内容,进行了批评。
郭正一贯不苟言笑,神态严肃,说话发言咬字很有力度。
他毫不客气地道:“明光目前投资的一些企业,既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又缺乏长期发展的潜力。”郭正嘴角下拉,不屑地道:“只知道在营销噱头上下功夫。”
明光投资在新消费领域,注资入股了不少网红餐饮品牌。当然,也不能说郭正的指责毫无道理。毕竟,餐饮行业的技术门槛,其实真的不算太高。
明光投资的总裁新辛策立即起身,连忙道:“郭董,每个行业的发展逻辑是不同的。比起制造业需要深耕技术领域……”
他思考着解释道:“相对而言,餐饮品牌的发展,更重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我们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亮点和优势……”
但辛策话未说完,就被郭正粗暴打断。
郭正已经翻着自己手中的资料,直接褒贬道,“你说的,是……”他冷笑了一声:“像这个,什么什么咖啡品牌。”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平均价格在20元左右,在同类饮品中根本不具有优势。”
郭正继续挑挑拣拣:“而且主营类型单一,就是各种口味的咖啡。”
郭正面露不屑,质问道:“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对于咖啡,国人心里还得更认可海外品牌!”
辛策着急解释:“但是近年来,年轻群体对于饮品的消费需求在不断的提升。 Lk咖啡,他们的包装设计很具有识别性。定位也很精准,主要针对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人士,这一人群有长期消费咖啡的习惯。”
郭正身居高位多年,积威甚重。而辛策则很少经历这样的质问,面对集团的高层领导,倍感压力,已经觉得心跳加速。
但好在,明光投资的管理相对扁平。辛策作为子公司仲裁,对各项业务依然十分熟悉、了然于胸。
于是,他仍然能支撑着磕磕绊绊地回答:“品牌长期通过各种平台,给客户赠券,嗯……提高客户的粘性。又在、又在某v……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广泛营销。”
辛策又停顿了好一会儿,整理整理思路,这才又找出了一些理由。
他深吸一口气,话语也流畅了一些,力争道:“他们虽然只成立了短短一年,但是业绩良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增设门店。”
辛策想集团领导层汇报投资的目的:“也正是因此,Lk咖啡有较大的资金需求。同时,品牌方正在考虑两年之内进行ipo。我们明光选择这个时间投资入股,能够使利润回报最大化。”
然而,这些并不能说服郭正。他继续不留情面地道:“但是他们的产品,可替代性很强。包括,你们所谓大消费领域的若干网红品牌。什么奶茶果茶、什么烘焙轻食!都极度依赖网络营销!”
他斩钉截铁地评价道:“这些品牌的出品,只要找到合适的代工厂,都能够进行批量生产!这样的品牌,我看不到它们有任何持久竞争力!”
一方面,他是要给明光挑刺儿。另一方面,郭正从进入集团开始,一直深耕制造业领域,现在分管的也是国昌工业。他从内心里,也根本不看好这些网红品牌的发展前景。
虽说行业无贵贱,但产业分工却有高低。如果产业体系如同一座金字塔,科技与重工业,无疑高居顶尖。而餐饮则是位列下缘。
国昌是一家大型跨国集团,郭正作为集团总裁,分管的国昌工业,在多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无怪乎他看不清网红餐饮。
现在郭正严词指责,批评明光投资的餐饮品牌,缺少核心技术,缺少长久竞争力。辛策一时语塞。
他带的副手,正是从国昌集团投资部下派的那一位,显然也没有胆量直面郭正。其余人等,更是的地位不够,显然不敢在这个场合发话。
辛策极其紧张,额头上有汗水渗出,求助地看向谢墨白。
谢墨白并没有立即开口,去维护自己这个嫡系下属。他还要再看看会上的风向。
林曦和杜韦对视了一眼。杜韦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把握帮忙。
于是,最后还是林曦开了口。所谓田忌赛马,谢墨白作为ceo,不适合一上来就和郭正打擂台。
这正是需要林曦出面的时候。她主动接过话题,笑着捧道:“郭董,明光只是一家小体量的投资公司。和国昌工业这样的大型一级子公司,当然无法相提并论。”
郭正目光凌厉地刺向林曦,但她仍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见林曦开口,谢墨白放松地垂下目光,嘴角勾出一丝极其细微、难以让人察觉的笑意。这就没什么可担心了,他想。
而在座的其他人,几乎都没想过,林曦胆敢在这个时候开口。且不说,他们的职级,可是差了好几个台阶。郭董在几位集团总裁中,也是最强硬霸道的一个。
这个时候,林曦想替明光投资解围,恐怕不容易。毕竟,郭董所言,却有道理。
他们仿佛已经能够预想到,林曦解围不成,反而引火烧身。众人一时屏气凝神,等待着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