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潘玉荣和万宁,虽然也出来反对出售。但他们,或是出于自家板块的利益考量,或者受自身将来的站队和立场影响。
而冯腾则是第一个跳出唯业绩论的圈子,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论证保留两家子公司的重要性和长远价值。更何况,冯腾这样公开战队,谢墨白必然要对他有所回应。
冯腾的态度已经表明,但他说完却没有立即坐下,反倒将目光转向了生产部和技术部的负责人:“正好,陈主管和高主管两位也在。我们三个部门,和工业板块联系最为紧密。二位不妨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两位主管已经在心里口吐芬芳,大骂冯腾了。这个冯腾,真是想上位想疯了!
那两个主管,本来可以安安静静地,降低存在感,避免在小谢总和郭董之间,直接明确表态。但是没想到,冯腾这个猪队友,直接把他们拉下水。
他们正疯狂思索,斟酌着如果待会儿真要发言,要如何应对。只听见冯腾又开口叭叭了:“我刚才的观点,终究是一家之言。我很赞同小谢总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冯腾再次努力将话题抛给两个同事,主打一个“朋友”一生一起走。
“不如请两位总监向各位总裁汇报一下,冶金和建材这两家子公司,产品质量到底如何?在技术上,在同行业内又处于什么水平?”
这个提问其实很巧妙,也让两个主管彻底避无可避。毕竟,这确实是他们部门的只能范围,而他们也绝不可能当着众位集团总裁的面,撒谎敷衍。
然而,他们一旦据实回答,其实不表态也就表态了,不站队也站队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也就不容不由得二人再进行拖延了。现在表态,只是得罪一方;拖延下去,可是都得罪了。
于是,生产部的部门排名更靠前,主管陈朗先行发言。既然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也就干脆利落地肯定了冯腾的观点:“两家子公司,在生产管理上一直高标准、严要求。产品质量胜过同行业其他公司。”
“正如冯总经所说,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基建和地产板块,所需原材料,一直有使用自家集团的出品。”
说到这,他笑了笑:“也不仅仅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两家子公司的产品质量,更让人放心。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陈朗心里盘算一二,抬头看看众位领导的颜色,还是接着补充了几句:“我们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冶金、建材的生产任务一直很重。下一季度的订单量,又创新高。”
技术部主管高俊仪,接着起身发言:“冶金和建材两家子公司的生产技术,在同类企业中,绝对是属于领先水平。而且冶金方面还具有多项独家技术。”
他直接问向研发中心的负责人道:“赵主任,这个方面,你们应该更清楚。”
赵主任心里同样无语,该来的还是来了。
技术部全称是技术应用与研发部。在设置上,包括本部和研发中心。国昌一共有四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九个省市一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个研究所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这些,归属技术部(研发中心)管辖。
研发中心的主任,兼任技术部的副主管,但其实在职级上,他和高俊仪这个主管平级。
赵主任定了定心神,站起了身汇报道:“过去两三年,我们和国昌冶金一起加强研发,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进行了升级。该技术应用后,金属表面处理环节的损耗进一步降低。还有……”
这是属于研发中心的业绩,他不可能否认。只是,部分技术密级很高,只有相关研发团队和集团CEO掌握实情,具体不便公开介绍,只能一带而过。
技术部的高主管,把同事兼副手拉出来了暂且拖延,他自己则抓紧时间,迅速思考,开动脑筋。会议形势变化太快,他又被冯腾拉下水,只能发言,力证两家子公司的技术属于先进水平。
这其实,已经相当于支持了小谢总的意见。现在就表明态度,并不在高俊仪的计划之内。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多想无益。
重要的是,下一步要如何做,如何才能博取最大利益。既然已经站了队,就要站得有价值。短短时间内绞尽脑汁,还真让高俊仪又找到了一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