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林曦重点研究其中的优秀案例和成功做法。同时,她还拜托路予教授和各位同门,帮忙收集资料。
她带着总裁办学习研究,做足功课。越研究越发现,就像谢墨白所说的,事情并非不可为,甚至都未必一定要花大价钱,只要肯花心思探索,总是有办法的。
这时,林曦才再度召集了一个讨论会,将国昌建材以及各相关部门,一并喊来讨论。她提前已经在心中思虑再三。
无论是智能化升级改造,还是后续带来的冗余人员安排,国昌建材都是责任主体。后续的具体实施落实,也主要由他们来承担。
谢墨白想要更加妥善的安置这些员工,这无疑是在给国昌建材上难度、上强度。可想而知建材的管理层,肯定不乐意。
一味强压他们,不是最好的策略。因此,林曦特意请子公司,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以便在讨论会欠,先做一个简单的沟通。她今天,就是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和建材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林曦也不废话,开口就道:“小谢总对于方案很不满意。”然后不出意料地发现,国昌建材的总裁孙国梁和副总裁面上出现了紧张之色。
孙国梁不自觉身体前倾,连忙问道:“不知道,小谢总是对哪个方面不满意?”
林曦神色严肃,干脆利落道:“所有方面!”她一上来,就在渲染紧张焦虑的氛围,给建材的两位老总,增加心理压力。
她扬了扬手中的升级改造方案,按照提前想要的思路,有理有据地开始挑刺儿,“首先,关于技术引进和设备采购这一块,采购部是绕不过去的。”
听到这里,孙国梁也忧虑地道:“之前关于设备采购这一块的资料,主要是子公司自行整理研究。”他为难地看着林曦道:“总助,您也知道,我们实在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劳烦采购部。人家也未必肯搭理我们。”
众所周知,采购部是由郭正分管的。采购部主管胡高,更是郭正的心腹。后者的态度,直接决定着采购部的态度。
林曦笑着说:“你们不要想太多,大家都是集团的一员,公事公办。”显然,这种场面话并不能安抚国昌建材等人。当然,林曦的目的也不在这里。
她翻开手里的方案草稿,看了一眼上面的标注:“还有资金方面。”林曦抬头看着众人,“不用我说,你们也清楚,资金从来都是大问题。”
国昌建材的副总裁吴自乐,恳切道:“我们这一版方案,其实已经在尽可能地压缩预算开支了。”
现在在场的只有林曦等三人,很多话都可以放得开一些。于是,他试探着问:“或许……可以把技术部和国昌机电的研发立项资金,再往下压一压。这一个也不急于一时。”
林曦一下子就笑了,她反问道:“两位总裁,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觉得这份资金预算送上去,郭董和工业板块那边会答应吗?”
二人皆是沉默不语。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除了必要的开支,国昌工业和集团总部,或者说是郭正和邓一峰,都在极力压缩批给国昌建材的预算。当然,在这一点上也不能说他们的决定完全有错,只是说发展的重心不同。
林曦见他们心中有数,这才笑着说:“你们建材进行智能化改造试点,技术部和国昌机电立项,进行研发公关。这两件事情捆绑在一起,说不定还有通过的可能。如果把你们的事情但拎出来……”
她若有所指的道:“我敢说,集团内部的阻力会更大。”
毕竟,国昌机电是工业板块的重要子公司,业绩一向不错,机电的总裁田勇,也深得邓一峰的信任。邓一峰着可是相当看重机电的业务。这变相等于,给工业板块吃点甜头,力求换他们松松手。
而给技术部增加预算,他们的分管集团总裁何若琳,恐怕也是乐见其成。
国昌建材两位老总一点即通,立马明白了林曦的言下之意,不敢再打这个主意。二人指着初步方案上的资金测算,小声讨论着,看哪一项还能再压缩。
林曦也不打扰,端起茶杯慢慢喝茶。又过了一小会儿,两位总裁才停下讨论。但之前的资金测算,也是花费了大功夫来做,一时半会儿,还真看不出哪一项还能再往下压缩。
他们不由得有些焦躁。
这时,林曦才做出一副忧色,似关心地开口道:“我也是想了又想,”叹口气无奈道:“看还,是要在人员安置问题上下功夫。”
她点着材料道:“按照现在的方案,遣散费可不在小数。”林曦这才把话题,往自己的目的上引导。
国昌建材的两位老总,有些拿不定主意。副总裁吴自乐犹犹豫豫地道:“我们现在拟定的遣散费,是按照相关标准的上限,也就是参照平时工资的三倍发放。”
他看着林曦的神色提醒,“人员遣散,本来就是一个大难题,极为敏感复杂。所以,我们才提出顶格发放遣散费,以便减轻实施难度。如果现在还要削减遣散费……”
吴自乐吞吞吐吐道:“一个弄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严重影响公司稳定。”
再说,计划通过后,这一项工作的压力,可都在子公司身上。他们就算想极力压缩预算,提高方案通过的可能,也必须要为后续的实施考虑。
林曦直接冷了脸,反问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