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黎明的第一道霞光,南山下的小道边突兀的出现了两个人影,这是刚刚来到隋朝的唐风母女。她们出现的地方正是一千多年以后唐风家的位置,只是在这个朝代,这里还没有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道路、呼啸而过的汽车和喧闹的人群,仅仅是一条山间的小路而已。如果不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势千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母女俩几乎要在自家门口迷路。
唐风满意的看了看自己回到二十几岁时的身体,不禁感叹年轻真好。可是小婉嫣就嘟着嘴不乐意了,自己好不容易长到十几岁,正是青春飞扬的好年华,一下子变回到五六岁的模样,短手短脚的,做什么都不方便。唐风见状连忙安慰道:“宝宝,你想啊,人家都以为你真的只有五六岁,其实你已经有十几年的阅历了,比古代好多大人学的东西都多,妥妥的神童呀!再说,事情办完后回来不就又恢复了吗?”婉嫣无奈地想了想,也只好接受现实。不过当初穿越之前两人都是穿着在现代定做的唐装过来的,现在年龄变小了,唐风还没什么,体型差异不大,反正古装宽大,把衣带重新束一下就好了,但小婉嫣的衣服和鞋子就完全穿不了了,这荒山野岭的到哪里去找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啊!无奈之下,唐风只得在空间里翻出一个花背篼,把女儿用衣服一裹,塞在背篼里背着。小婉嫣这下高兴了,时隔多年,又可以享受妈妈背着走的待遇了。
唐风用以前在地理课上学的知识辨明了东西南北,朝着印象中扬子江的方向走去,在江边渡口不远处有个村庄,神仙哥哥所说的帮手就住在那里。
唐风出现的地方离江边有七八里路,虽然唐风的身体已经强化过了,但是崎岖的小路和裹手裹脚的穿着,还是大大的阻碍了唐风的行程,当她背着女儿走到村口的时候,太阳已经跳出来了,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升起袅袅炊烟。唐风站在村口,想着这个时候正是吃早饭的时间,上门去询问不大好,就在她有点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一户人家引起了她的注意。虽然唐风是典型的城里娃,但是有时也会到乡下亲戚家里去玩,自然是知道农家跟城里不一样,一般都只是围个篱笆,以免鸡鸭到处乱跑,很多甚至连篱笆都没有围,可以直接穿过这家的院子走到那家去。可这家的门脸明明看起来不算很大,应该不是地主老财家,却有一堵一人多高的墙。
唐风径直走上前去,正准备敲门,门突然开了,出来一位老者。
老者对唐风母女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娘子看着面生,是路过还是寻人呢?”
唐风回答道:“寻人。”
老者接着问了一句:“敢问娘子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唐风一听,便知道自己找对了,遂按神仙哥哥的交代答道:“来自白云生处(这个地方不是错字),去往滚滚红尘。”
听到唐风的回答,老者顿时激动起来,打了个稽首,一连声的说道:“夫人快请进快请进,终于叫老仆盼到了。”
唐风内心激动、表面稳重的跨过门槛,进到一个小院中。小院其实不算小,大约有大半个篮球场大小。院门正对的是正房,院子两侧各有三个房间,靠右一侧的三个房间似乎有人住的样子,靠左侧的三个房间分别是茅房、柴房和厨房。柴房里堆着些柴火和谷草,厨房里摆着一排大缸,可以用来装水、装米、装面等等,中间是一个很大的木台,看样子有些年头了,但依然结实,感觉摆几头猪在上面宰都不成问题。灶上放着几个砂锅瓦罐,还有一个铁的洗脸盆,哦,不是,是洗脸盆似的铁锅,嗯,终于体会到为什么是煮菜了。看到靠墙的一大排碗橱里只放着零零星星几个粗瓷碗,唐风的嘴角微微上扬,心想:这个不是问题,姐的空间里多的是,都是一整套一整套的。至于茅房就暂时不看了,等用的时候再参观吧!唐风不屑的想着。
院子靠茅房的一角有一株老粗老粗的黄桷树,这个季节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黄桷树的树荫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一的中庭。树下不远处还有一口井,此处已近河边,井水的水位很高,因此在井边错下去几步又用青石铺出来一个石台,可以很方便的提水洗东西,用过的水通过青石镶嵌出来的水沟流向院外。整个小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一点也不像乡下的院子。
老者将唐风让进正房的堂屋里,再三请她在主位上坐。说实在的,看着比地高不了多少的坐塌、想着跟罚跪差不多的坐姿,唐风是真心不想坐。但出于礼貌,唐风一咬牙还是在坐塌上面跪坐下来,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推广椅子之类的家具。
老者拜于下首,唐风忍着心里的不适故作淡然的免了礼,让他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