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连可的特点很不起眼,其实就是打不死。”林指导评价。
湘湘点头:“没错,凌连可选手的质量不强,厚度不够,技术中等而且战术一般。”
“但是,坚韧。”林指导非常欣赏这点,“他非常坚韧,不放弃任何一个球,每一板都不拼天赋和球感,只拼练习次数。别人练,可能一盆球打出手感了就结束。但凌连可会练到三盆球四盆球,练到形成肌肉记忆。”
“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湘湘感叹。
“所以我们说,进了国家队,拼到最后,永远是在拼努力。”
林指导正说着,场上比分出现变化。
开场山下领先后,凌连可的状态没有波动,一直保持着高度防守反击的模式,将分差一直锁定在3分之内。
当山下拿到局点,凌连可10-7落后三球时,他开始发力了。
摸透了山下的进攻模式,凌连可觉得自己的脑子没有任何一刻比现在更加清醒。
“发长球后,他会扣杀,侧身,冲!”
“短球,是拧拉,不能给机会,打肘部。”
“发球刻意在挡,他要加转,我得先拧!”
“10:10.”凌连可追平!
湘湘好奇:“林指导,您知道凌连可在嘀咕什么吗?”
林指导摇头:“可能是战术吧。凌连可这几个球打得非常漂亮,几乎摸清了对方的套路,连追三球,给对手的压力不小。”
有的观众紧张地站了起来。
第一局就进入加分赛,这对双方体力都是个负重项。
知道被摸清套路的山下果断换了打发,但换了打发就无法突破凌连可的防守。
凌连可也抓不住反击的机会,只能持续防守。
这时候比的就是稳定性。
双方僵持到了15:15,终于凌连可凭借远台旋转,碰了一个擦边球。
“16:15.”凌连可喘着粗气伸手示意。
山下脸色不好看,趁着间歇看向教练,教练也焦虑地站着,比划手势让他强攻。
凌连可发球,他看到山下站在右路,一个适合高速强攻的位置。
他莫名有了预感,发了个近台高转球,在山下正手硬拧时,反手防住,球直飞山下正手台!
这正和山下心愿!
山下大跨步正手上拉!球却拐着弯,擦着球拍飞了!
“17:15!”凌连可拿下1分!
“这球漂亮!”林指导起身鼓掌!
全场观众起立欢呼,凌连可的顽强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凌连可还在擦汗,脑子甚至自动屏蔽了周围声音,只有李胜的指导才能入耳。
这一场太重要了。凌连可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东西影响。
他不想让童桐失望。
第二局开始,山下再次更换战术,以高旋转针对凌连可的反手位。
很显然,对方以为凌连可反手是弱点。
可惜猜错了。
凌连可的全面稳定性,是体现在球台上任何一个落点的。
他有充分的练习基础。
第二局的走势几乎和第一局一致,前段咬紧比分,拖进加分局后,凌连可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发力拿分。
“16:14.”凌连可拿下第二分!
欢呼声震耳欲聋。
凌连可却只听到李胜说:“小心他们冒险搏杀,已经是第三局了,他们再不拼就没机会了,但你不一样,你得守住。”
凌连可目光沉沉地点头。他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但身体已经开始报警。
第三局,山下的冲击力明显变强,凌连可非常艰辛。
他几乎被球溜着跑。
正常球员遇到这种情况,心态肯定会有变化,气急或恼火,总会影响到动作。
但凌连可不会。每一个球,他都像第一个球那样谨慎对待。
就算扑倒在地,他也要把球救起来。然后赶紧爬起来继续。
这份执着动容了所有人。
湘湘几乎带着泣音:“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凌连可加油,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正为了祖国的荣耀,不惜一切拼搏。”
镜头也同时给到了凌连可流血的膝盖,和漏雨般滴落的汗珠。
终于——
“19:17.凌连可3:0,胜!”
“恭喜我国男子团体再夺世青赛团体赛金牌!”湘湘高喊出声!
凌连可闭着眼睛扬天大喊,脖颈间青筋蹦出,用尽浑身力气将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
而后瘫倒在地。
镜头久久跟随着他稚嫩的面容,直到数秒后,凌连可睁开眼睛,又变回了那个腼腆内敛的少年。
他歪着头,在刺眼的聚光灯下找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