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伯,此乃是得道高僧法远大师圆寂后所得的十八颗舍利子。此圣物一直被北齐皇帝收藏。侄女记得,当初法远大师圆寂时,皇伯曾命人亲自前往北齐瞻仰敬送。皇伯仁善,一心向佛。此次侄女将大师的舍利子请回,愿其常伴皇伯,得缘成佛。”
顾敬目光炯炯的看着由十八颗舍利子穿成的佛珠手串,内心震撼。
法远大师乃是当世第一得道高僧。当初法远大师云游至康京,顾敬敦信佛教,获悉此事特下旨恭请大师入宫一月,开坛讲经,传法解惑。经过一个月的相处,顾敬深觉法远大师佛法深厚,欲建造当世第一庙宇,请大师成为住持,长留京中。法远大师未做犹豫,以要度天下人为由婉拒了。后来,法远大师云游至北齐,在北齐国都安庆城圆寂。据说火化之后留下了十八颗舍利子,熠熠生辉。顾敬派人前往北齐,欲向北齐国君请来这十八颗舍利子,却被北齐国君拒绝了。
北齐信奉萨满,对佛教的态度谈不上有多么的信奉敬重,按理说对这舍利子不会太过看重,此番拒绝是明晃晃的不给大周天子面子。顾敬也不能因为此事大动干戈,只好就此作罢。后来听闻北齐国君将大师的舍利子放入了私库,不曾再拿出来过。
顾晨捧着盒子,要将其送到皇上身前,却被皇上制止。
“此乃圣物,朕,亲自去取。”
闻言,顾晨跪下,双手将盒子举过头顶。
顾敬摘掉了手腕上的佛珠,命人端来清水净手,站起身理了理衣袍,这才走到顾晨身前用双手将佛珠取出。
顾敬很是激动,将佛珠拿在手上细看,口中颂佛,诚心诚意的将佛珠戴在了手腕上。
“好,甚好。晨儿,快起来。坐吧。”
顾晨听话的坐回椅子。
顾敬满面笑容,很是兴奋,道:“晨儿,你是如何请回圣物的?”
“侄女接到了皇伯接受北齐投降的旨意后,在北齐陪都安宁城与北齐大臣详谈降书事宜的时候,命北齐皇帝必须将此圣物归还我大周。若是不从,就撕毁降书。那北齐昏君惧怕皇伯圣威,乖乖的将圣物送了过来。这一路从北齐回京,我日日供奉香火,今日终于将圣物奉与明主。”
话说的十分漂亮,顾敬心中很是受用,心情更加愉悦。
“请回圣物,乃大功一件。晨儿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
顾晨有些拘谨的道:“侄女不想要什么赏赐,只要皇伯不怪罪我私自打劫了安宁城的宫殿就好。”
当日在朝堂之上,此事已有结论,揭过了。顾敬明白她再提此事,是在进一步坦白。北齐陪都的国库必是有不少的东西,虽然有一些写在了奏折上,上交给了国库,怕是还一些被她据为己有了。他不禁想,晨儿一个女子,征战沙场多年,为大周立下了不世之功,私下里得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看她今日送上来的东西,应是将所得之物中最好的都送进了宫,足见她心中是记挂着自己和皇后的。而且,她能将此事说出来,没有掩藏,这便是最好的。
“什么打劫?明明是朕传了口谕给你,命你严惩北齐。那些东西都是朕赏给你的,你怎么就忘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顾晨拍着头,道:“诶呀,瞧我这记性。都怪这天儿太冷,将侄女的脑子都冻坏了。”
皇后笑着道:“这天是够冷的,不若一会儿午膳就吃锅子吧,暖暖身子。”
顾清滢附和道:“母后说的是,孩儿也许久没吃锅子了。”
皇上点头,皇后命人去准备,同时让人去接八皇子,半日的课业差不多应要结束了,正好来一起用午膳。
顾敬见顾晨带来的婢女还捧着几个盒子,不禁问道:“这些礼品是要送给何人的呀?”
顾晨眼珠一转,道:“皇伯好贪心呀,竟还惦记着其他的礼品。”
顾敬笑看着她。
顾晨道:“这里面还有送给二公主和八殿下、九殿下的礼品。其他几位殿下已经在皇宫外开府建牙,我已经命人将礼品送到几位殿下的府上了。不过……这里确实还有一件是要送给皇伯的。”
第一件礼品是圣僧的舍利子,顾敬对这第二件礼品很是期待。
顾晨拿出一物,道:“这是‘杏林药墨’,还请皇伯笑纳。”
顾敬惊讶的接了过来,拿在手中反复观瞧,然后递给皇后和清滢也瞧瞧。
“‘杏林药墨’也是稀世珍宝,你这……”
“回皇伯,‘杏林’一门本就在北齐,想来当世所留有的‘杏林药墨’都被北齐皇室霸占了。侄女此次得了三块‘杏林药墨’,一块送给了表妹甄惠。皇伯也知道,她跟舅母一样念书成痴,最爱吟诗作画,恨不得整日泡在墨中。”
听她提到赵婉,顾敬不禁想起当年当众拒绝迎娶赵婉的事。那件事自己做的欠妥,当着众人的面驳了先帝的颜面,也损了赵婉身为女子的名声,每每想起都觉得对赵婉有所亏欠。顾晨送了一块“杏林药墨”给赵婉的女儿,他倒是觉得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