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挑挑拣拣的,到现在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夫子。
一想到自家儿子的天赋,要是被自己给拖累了,他真是愧疚。
江祈安很早就展现了自己爱读书,并且过目不忘的天赋,就为了能早日读书识字。毕竟只有读书才能改换门庭,自家才不会这么容易被欺负。
原本江家也很惊奇于江祈安的天赋,再加上顾家神童之名的传出,江老太爷为防树大招风,便下令不准把江祈安的事情给说出去。
以至于外面的人并不知道江家也出了个小神童。
江祈安正在江老太爷那里背书,不过是一些儿童的启蒙书而已,对于上辈子的考公人来说,背诵是很简单的事情。
加上这个世界的文字并不难,就是上辈子的繁体字,所以,除了个别的字不认识,大部分他还是认得的,学习起来就更简单了。
当然,江祈安也深知,自己这点水平要想科举,是完全不够的,每个时代的考试制度都不一样,答题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
尤其是在古代这种地方,选拔人才的条件更是苛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不一定能过得去。
更何况,人家虽然只考那几本书,可早就被考出花样来了,哪里是江祈安这种还没有接受过这个时代培训的小菜鸡可以考过的。
只是,江祈安也知道自家的条件,想要找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很难。
虽然说朝廷准许了商户的科举,但是大家对商户的鄙夷可不是这么容易改变的,真正有本事又愿意教商户子的老师真的很少。
想到这,江祈安又是一阵唏嘘。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1】
“祖父,我背完了!”
江老太爷欣慰的点点头,“祈安真是聪明,那祈安可都理解了?”
看着自家聪敏的孙子,江老太爷心里也是愁,好不容易有个读书的苗子,他实在是担心给砸手里了。
……
要不怎么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呢,这天,江祖望照例去自家铺子里巡视,自前年县令给江家洗清冤屈之后,江家的生意再上一个高度。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虽然江家被唾骂了一阵子,但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江家铺子的存在,后来事实证明是他们骂错人了。
于是,大家要置办些什么东西时,总会想到去江家的铺子去买。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要知道,有人已经为此摔碎了几套茶具。
江祖望如今也算是春风得意,自家铺子的生意好,儿子又聪明,唯一苦恼的就是要给儿子找个好夫子,听说他的死对头给儿子找的进士当夫子,也不知道是从哪里骗过来的。
正烦恼着呢,恰好让他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老爷,小的说的句句属实,这还是我那在码头干活的岳家表兄的儿子的邻居告诉我的。”
江祖望被绕的头晕,“行了掌柜的,这个月给你加月钱。”
得了主家的赞赏,掌柜的笑得牙不见眼,高兴得找不着北。他在江家的铺子干了大半辈子了,也不差这点月钱,他真正高兴的是能帮到主家。
听说江家小公子要找一个好夫子,他昨日才听到消息,有位从京城来的官老爷在姚城外的小院子里定居,就赶紧来告诉主家了。
江祖望也是激动不已,这叫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什么的,他简直太开心了!
京城来的官老爷,就算是告老还乡了,那也是顶好的夫子了。
不行,得赶紧回去跟老爷子商量商量,一定要请这位进士老爷给祈安当夫子!
想到这里,江祖望撒丫子往家跑,不知道的还以为后面有狗要咬他。
江老太爷得了消息,刚开始确实是十分激动,但过了一会儿又担忧了起来。
“这,咱们也不知道这位大人收不收弟子。”
江老太爷还没说的是,这位致仕的老大人,曾经的官位可比县令的官位还要大的,可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请得起的。
江祖望此时正激动着,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一心想要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夫子,最好把老对头的儿子给比下去。
江老太爷看着喜怒皆形于色的儿子,又是心里叹息,他聪明一世,还好还有个聪明的孙子。
“爹,那我明日便去那位大人的住处拜访?”
江老太爷沉吟了一会儿,“你先叫个小厮去送点礼,不要送什么金银之类的俗物,送些读书人爱的物件,看看人家愿不愿意你上门。”
江老太爷也是见过一些大世面的,知道那些讲究人家轻易不见客。所以,还是得提前打声招呼才行,若是让江祖望就这么上门,只怕会得罪人家。
江祖望本想说不用这么麻烦,但想着自家老爷子的精明,还是决定听话照做,他儿子的前途可就指着这位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