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表妹归妻 > 第119章 第 119 章

第119章 第 11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宝儿姐姐很快转过弯进了后面,姜沅宁望着那方向看了会儿,忽地一拍手,“想到了,是康文王妃。”

“对对对,”她这一提,映春一连说了好几个对字,兴奋地道,“是像康文王妃,婢子跟姑娘见过康文王妃两回,王妃模样好看,宝儿姐姐长得就像她。”

姜远晏问道:“康文王妃?成雅县主的母亲?”

姜沅宁没想到会遇见个模样像康文王妃的乡下姑娘,“对,就是她。若是宝儿她姐姐再白净些,就跟康文王妃模样很像,就是康文王妃是杏眼,宝儿姐姐的眼睛有些凤眼,但又更圆润些。”

姜远晏没见过康文王妃,但见过成雅县主,纳闷道,“我记得成雅县主长得可丑,要是她母亲模样是这样,也挺好看,她怎么那么丑。”

“大哥,”姜沅宁忙看了看四周,见没有外人,“小声些吧,别被人听到了,”虽然没外人也得小声些,总归对方是个县主。

姜远晏觉着成雅县主就是丑,不光长得丑,心也丑,欺负妹妹嚣张跋扈的样儿更让人觉着丑陋,哼了哼。

姜沅宁知道大哥因为成雅县主欺负过自己,讨厌她,当然成雅县主容貌的确不怎么好看,这么一看,方才那姑娘长得像康文王妃,品性瞧着也不错。

“有没有可能,那姑娘是康文王妃的亲戚?”映春看那少女比普通乡下姑娘气质好,长的像康文王妃,可能是乡下亲戚吧,虽然康文王妃是王妃,但备不住有什么亲戚在乡下,又觉着未必,“就是家里过的似乎很不好,应该不能是吧。”

姜沅宁几个觉着对,紫云道:“应该只是模样长得有些像,听说有不是亲戚家人的陌生人模样长得像的。”

这个,姜沅宁十分认可,因为现代时那些模仿秀、模仿明星的替身什么,便是毫无血缘只是纯粹模样长的相像。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真假千金,”姜沅宁想起现代看过的那些真假千金掉包的事,虽然挺狗血,但谁知道呢,而且也的确有人在背后猜测,说成雅县主保不准是抱错了,要不康文王府上下没有难看的,她长得跟康文王和王妃他们都不像。

“就是,那县主还总找姑娘的茬,可能她就是被人掉包了,”姜侍郎府寿辰那次映春没跟着,但听铃兰讲过成雅县主刁难自家姑娘,后面又有两次,眼睛一转,“婢子找人打听打听去,那姑娘是个什么情况,不是说是收养的吗?”

姜沅宁只是说说,谁知道映春当真了,但她抬了下手又放下。

好吧,成雅县主长得塌鼻梁吊三角的眼,唇大而略厚,颧骨也略高,比例有些五五开,确实比康文王府的人都丑不少。

她见到貌美又身份不如她的姑娘,尤其跟她撞衫的,都刁难与人。

自己也算是被她针对的一个小官之女了吧。

那样的人,姜沅宁觉着自己还挺希望她倒霉的,若是没有个那王爷之女的身份,还能再嚣张跋扈吗?

“公子,”观浅听着他们的话,低声对肖庭昱道,“属下觉着那姑娘的眼睛倒是与康文王有些肖像。”

他知道康文王是什么模样,所以在听到表姑娘说真假千金时,也特意去对比了下那宝儿姐姐与康文王的脸,有些惊讶,居然眼睛处有些像,就是康文王妃他没见过,不知有多像。

只是世间有这么凑巧的事吗?

他们路过一处客栈,就遇到了可能是真假千金的事。

肖庭昱只“嗯”了一声,观浅便没再多言,或许就只是模样相像罢了。

映春活泼,又有方才宝儿被吓到那事,她寻客栈干活的妇人打听宝儿姐姐的事,并不突兀,就算突兀也无妨,映春这样当官人家的丫鬟,打听点事,做活的妇人也不敢不回话。

而且,映春还拿了些铜板来,宝儿的姐姐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的嘛,倒是自家有幸得了些意外的钱。

“打听了,宝儿的姐姐小草是他们村子里的一户人家从外面抱回来的,本来打算抱来当童养媳的,可那家的儿子长到六岁上得病没了。本来这家人对小草这童养媳就很不好,后来更是非打即骂,村子里的人都看不过去,偏那家人说是家事,有一次差点将小草打死,宝儿家是这家邻居,实在看不过去。正好那家人的男人赌输了五十两银子,赌坊的人要账,这家人拿不出来。小草族中陈氏就花了六十两银子把她买了过去,说是买,其实是宝儿爹娘成亲多年没有孩子,把小草收做了养女,本来宝儿要为她改名,但小草说不用,说自己就是小草,会努力好好活着。”

映春将自己打听来的讲给他们听,“幸好宝儿家是厚道人家,收养了小草后当成了自家孩子养,只是她家也不富裕,宝儿穿的好,那衣裳也是他们有个族中兄弟给大户人家送菜,得了人家旧衣。”

姜沅宁几个点头,看得出来,宝儿的娘穿的不好,比小草还要破旧。听映春的意思,陈氏这个宗族并不大,不过数十户人家,也不富裕,却能对小草做到这样,已经很不易了。

“我去找阿娘,拿些咱们的旧衣物给小草家,”如果直接给银子,并不太好,接济人也不能太想当然,可惜他们为方便出行,携带的衣物不算太多,倒是之前春裳替换下来可以给些。

“好,我叫人收拾些出来,”肖氏听说了后,很赞同。也不必多好,下人们的衣物就可以,正好去了幽州再给做新的,“我再叫人买些粮食送过去,正好打听下小草从哪里捡来的,咱们沿路上也留意下。”

只是肖氏知道,他们能打探到的可能性太小,就算报给当地官府,他们不认识这边的县令和刺史,也没有人脉关系,人家可能应下,未必会去找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