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余来,久在汉中,消息倒是不如从前灵通过了。
“他性喜游猎,游荡酷虐,听闻石勒曾想诛杀之,却被其母阻拦。再后来,他为了一美貌宠妾,竟然杀了原配发妻郭氏,”箕澹见刘隽蹙眉,解释道,“确实与老夫人同出太原郭氏,甚至还是颍川郭氏那一房……”
他却不知刘隽心中巨震,他只知祖母出身太原郭氏,却不想细究下来,竟是颍川阳翟那.一.支,如此岂不是和郭奉孝都系出同族?
“他本想将那宠妾扶正,可石勒坚决不允,又痛斥之,于是只能再娶清河崔氏女。”箕澹见刘隽微妙神情,又补了一句,“正是尊侯夫人之族。”
刘隽冷笑一声,“若是那宠妾再不喜,是否也要将我母亲那族亲再杀了?他当这些高门大族的良家子是什么?”
说罢,他神色却更加凛然,“这般做派,石勒都不得不重用,可见其善用军,我等更不能掉以轻心。”
直到夜里,斥候已完全探明了敌情,刘演和他的五千部曲也已在十里之外,听候号令,随时增援。
箕澹见刘隽的帐中仍点着烛火,便通报入内,只见刘隽席地而坐,正对着一本《墨子》苦思。
“不瞒将军,”刘隽点头示意,苦闷道,“我生平最怕攻城,毕竟如今粮草不足,若是久攻不下,恐怕反而为人所制。”
他指了指一旁的《逸周书》《雄牝城篇》,“还请将军们教我,否则我未攻过多少城,只能按图索骥,做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了。”
箕澹在他面前坐下,缓缓道,“攻城也非末将专长,不过粮草匮乏,围而不打,让敌坐困围城定然是行不通的。那便只有水攻、火攻。”
“到底是曹魏旧都,论起恢宏壮丽,九州之内,无几座城能与之媲美,宫阙楼阁,所费民力颇重,烧了亦是可惜,火攻不妥。”刘隽想也不想便否了。
“那便水攻。”
刘隽沉吟片刻,“倒也是个良法,魏武引漳河之水入邺城,挖长明沟。只是水淹之法,到底也伤阴德,城中百姓何辜?如今各州郡皆缺少人丁,如何能伤其性命?”
“明公仁德,只是大争之世,谁能笑到最后,只在强弱,而非仁德。”箕澹观他神色,知他也非小仁小义之人,便又劝道。
刘隽却笑了,“将军可知季汉昭烈帝携民渡江的典故?昭烈帝有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邺城百姓他日夜是我之子民,又何忍见其丧生鱼腹?”
箕澹迟疑,“那若是石虎出城决战,那又如何?”
刘隽冷笑,“我还怕他不出来,我汉家男儿,又有鲜卑助力,如何会怕区区胡虏?”
时人多说晋人、华夏,因为刘渊国号的缘故,鲜少还有人以汉家自诩,箕澹一愣,又想起他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又占据了汉中,不由得心头一动,看他的眼神多了不少探究。
刘隽自然留意,可也不甚在意地继续翻阅竹简。
荀令君与太、祖恩怨仍在眼前,如今他披着大晋孤忠的皮,可总有一日再不许佯装,到那一日,跟随自己的人,还会剩下多少?
见箕澹似无所觉,甚至还更为殷勤,刘隽满意一笑,“世雅可曾听闻穴地攻城?”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