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洒在未央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朝堂之上,群臣恭敬地站在两侧,等待皇帝的到来。
当萧珩踏入朝堂时,群臣纷纷跪地行礼。
谢政卿出列奏道:“陛下,我朝上阳学子来西川已有几日,一直找不到读书的地方,臣这几日瞧见了一处书院,微臣想,若是我上阳学子也能在这书院读书就好了。”
愣了片刻后继续道:“这万卷书院中的贺先生,臣从未曾与其打过交道,臣等官员出面的话人言微轻,若是……若是陛下肯出面询问一下贺先生意愿,想必那贺先生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兴许会同意……如此再好不过。”
萧珩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爱卿这个提议甚好,就这么决定了。”
萧珩也正好给暮童找一个读书的地方,谢政卿提得此事与他不谋而合。
谢政卿先是一愣,随后询问:“嗯?陛下,真的可以?”
他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提,陛下竟然如此轻易地答应下来,而且还亲自去询问贺先生的意见。
萧珩慵懒地靠坐在龙椅上,右手轻轻托着腮帮子,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嗯,午膳后朕会替谢爱卿问一嘴,若是贺先生同意,那就按照谢爱卿所说的去办吧,至于学子吃食住宿所需的银子,可以去找小侯爷调拨。”
顾怀安在朝上狠狠瞪了萧珩一眼,暗自嘀咕:“萧珩你是真大方。”
谢政卿心中暗喜,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沉稳的表情。他拱手谢恩,表示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
萧珩将一道圣旨递给身旁的太监,对着下面大臣道:“小侯爷何在。”
萧珩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群臣。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太监上前一步。太监恭敬地接过一份圣旨,然后缓缓展开。
萧珩清了清嗓子,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朕有要事宣布。”群臣纷纷跪地聆听,心中暗自猜测着皇帝的意图。
“朕今日拟了一封奏折。”萧珩继续说道,“朕欲宣小侯爷,小侯爷怎得不答话?”
在众人的注视下,顾怀安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身穿官服,眼神坚定,他恭敬地跪地行礼道:“臣在!”
萧珩点了点头,示意太监宣读圣旨。太监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奉天承运,朕诏曰:今日朕亲封小侯爷顾怀安为摄政王,赋予摄政王代理天子批阅奏折、行使政权之权。”
众人一听皆是一惊,这皇帝怎得轻易就将权力下放给顾怀安,但谁也不敢出声质疑。
萧珩缓缓睁开眼,神情严肃地讲道:“朕尚幼对朝政一窍不通,往后若有杂碎琐事以及奏折都先交由摄政王吧。”
顾怀安心里嘀咕,他为何封我为摄政王,疯了吗?他有些犹豫,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臣领旨。”
顾怀安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跪地,双手接过圣旨,高声喊道:“臣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萧珩眯着眼望着顾怀安,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昨日萧珩退朝之后,回到书房,认真思考起朝政之事。他要表现出对朝政一窍不通,私下查查这朝中大臣孰善孰奸,好仗着这一窍不通的由头,在日后打压奸佞提拔贤能。
诸位大臣在朝堂上窃窃私语,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低声议论着皇帝的决定,声音虽小,但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什么?直接封为摄政王?这可是史无前例啊!异姓王这、太不妥帖了吧,小侯爷可没有丝毫功绩可言呢。”一名大臣忍不住说道。其他人纷纷附和,表示对这个决定感到困惑和不解。
“这太不妥了。”
萧珩听到大臣们的言论,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皱起眉头,语气坚决地说:“不妥?有何不妥之处。”
他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让人不寒而栗。冷冷地说道:“君无戏言。若有哪位爱卿对此决定不满,可以憋着。”说完,不再理会众人的反应。
萧珩突然站起身来,威严地说道:“若无事,便退朝吧,朕要读书。”
群臣再次跪地行礼,然后缓缓退出朝堂。
与此同时,谢政卿走出朝堂,心情愉悦。他觉得今天的进展非常顺利,不仅解决了上阳学子的读书问题,还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曲止从后面走过来,谢政卿连忙喊道:“曲学士。”
曲止听到声音,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谢政卿,礼貌地问道:“谢大人有何事?”
谢政卿道:“无事,只是觉得今上的性子与先皇大不相同,处理事情更胜一筹,还好讲话。”
曲止道:“那是自然。”
曲止暗自道:父亲看上的人,岂能有错,若不是国库空虚,让顾家钻了空子,如今顾怀安在朝中地位不断攀升,竟越过了我与父亲。
曲止道:“谢大人,我还有事,先行一步,改日再聊。”
谢政卿道:“曲学士慢走。”
御书房内,萧珩继续抄写未抄完的《大学》。
顾怀安在萧珩书房问他为何如此。
“臣每日还要带兵操练,如今还要帮陛下批奏折,着实忙不过来,陛下不能自己努力嘛?”顾怀安控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