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陈弘批阅着眼前的折子,头也不抬的朝小李子问道:“公主和亲的队伍,应该快到了。”
“约莫就是这几日了。”
小李子端来一碗汤羹:“这是苏贵妃特意为陛下做的。等公主到了那里,景国也能安宁一阵了。”
他嘴上说着妥帖话,心里却也叹了口气。
景国将士正士气高涨时,圣上却从赵德手里收了部分兵权回来,还把公主送去和亲。
景国什么时候,才能不受蛮国所困,能有真正的安宁之日呢。
“丞相最近是否收敛些了?”
天子的问话,让小李子收回心绪。
他定了定神回道:“有郑大人在,做事到底没有以前那么张扬了。”
“那便好。”陈弘拿起桌上的汤羹,“你觉得,郑思心里是否对朕有所介怀?”
“圣上指的是公主的事吗?”
小李子语气里满是宽慰。
“公主走后,郑大人主动在殿外跪了一天一夜,只为求陛下原谅,人也不再提抗蛮的事了。这兵权不也是大人主动按圣上的意思收回来的。”
小李子笑了笑。
“大人当初虽有出格之举,但后面替陛下办了许多事。这不也说明,大人以为圣上分忧为重。”
陈弘对他的话也是有几分赞同之处的。
“郑思能力出众,又不认死理,是个识时务的。”
陈弘一边说,一边将手里的毛笔缓缓放下。
“不管他当初是喜欢真心阿瑶,还是为了抗蛮策略才与朕对抗,只要郑思肯好好为朕做事,便也说明了一点。”
陈弘笑了笑:“他最终也是选择了权势。”
小李子连连点头。
“追求权势之人,在朕这里是最好拿捏的。”陈弘目光里带了几分从容之色,“郑思与梁永都是追权者,朕也乐意看他们这么抗衡下去。”
小李子看着天子如今的样子,心里还是有些怅然。
陛下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的。
除了维持朝局平衡,其它事情也不怎么上心了。
“陛下!”
有太监从大殿外急匆匆的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朝陈弘跪下后说:“边关传来的急信。”
小李子急忙接过去帮陈弘打开。
陈弘读完信,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小李子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是赵德从边关写来的急信。
公主被北蛮国人劫持,边关又被北蛮发动了偷袭,军队死伤惨重。
眼下求朝廷增派援军五万。
五万士兵。
城中不算禁军,约有七万多。
小李子战战兢兢的看着天子,轻声问询道:“陛下要招丞相来……”
陈弘一把将桌上的汤羹掀翻在地,看着那碎成一地的瓷片,神色里带着极大的不悦。
“这帮蛮人。”他嘴里低喃着,“真是不让人安生。”
小李子战战兢兢的跪了下来,陈弘再次拿起书信看了看。
陈弘知道,若是边关战败,燕京定是不好过的。
死伤这么惨重,这次调兵不会少了。
他思付再三后直接决议道:“传朕旨意,由郑思带着五万士兵支援边关,让赵德务必把边关守住。”
小李子犹豫了片刻后,看着天子已然决定的神色,还是把叫丞相议事的话咽了回去,按他的吩咐传了下去。
***
陈瑶还记得与吴宁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那年她与袁子仪刚完婚。
大雨滂沱之时,她的马车从一家赌坊门口经过。
陈瑶偶然掀开车帘,看到了一个倒在雨地里的年轻少年。
他如丧家之犬般被打得满身是血,谁看都觉得他要死了。
陈瑶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少年似乎不愿就这么死去,努力撑着身子想要站起来,却连一丝力气都使不上来,只能不甘的抬起头。
他刚好与马车里的陈瑶对视,然后便直勾勾的盯着对方看。
陈瑶命人停下马车,就被丫鬟劝阻了下。
“在赌坊门口被打成这样,多少都是有些问题的,公主还是不要搭理的好。”
“无妨。”
陈瑶示意对方撑伞,接着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大雨倾盆,陈瑶在伞下望着这个少年,发问道:“你盯着我做什么?”
接着,就见那少年努力伸出手,像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般,抓住了她的衣裙下摆。
“救我。”他声音里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我不想死。”
“救了你,对我有什么好处?”陈瑶反问。
少年低下头,回道:“只要不让我做坏事,这条命归你。”
陈瑶听完,嘴角淡淡的一笑,应了声:“好。”
***
陈瑶猛的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处在一间烧着炭火的屋子里。
屋内的摆设不像是蛮国人的习惯,更像是景国人的住所。
室内简单明亮,暖和的让人有些慵懒。
没过一会儿那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便进来了。
“公主醒了?”
他的声音比之前在山洞附近时更年轻些,听着熟悉多了。
陈瑶望着对方,缓声叫到:“吴宁。”
“嗯?”
对方一边应着,一边将假胡须摘下来,露出那张清澈的五官。
陈瑶望着他,久久不说话,然后慢慢带了些想哭的表情。
“公主?”
吴宁刚唤了她一声,就见对方又收起那欲哭的神色,凶巴巴的抓起榻上的枕头,朝吴宁扔了过去。
吴宁一把抓住枕头,露出一只眼,毫不意外的看着陈瑶生气的神色。
“谁指使你这样做的?”
她脸上是责备之色,声音又带了些哭腔。
吴宁没有回答。
“回话!”陈瑶越想越气,“你怎么可能有这脑子,是不是郑思指使你的?”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