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里悄无声息的变了天。
天子虽还是天子,权臣却已不是那个权臣。
丞相梁永已被诛杀,郑思这个名字又再次被人提起。
感叹、议论、质疑,这个人的身上有太多被人非议的地方。
从世家公子到蒙冤罪奴,从长公主的面首到新科状元,他以前便是被议论之人,而现在他做的事,面对的更是从未有过的争议。
天子虽保住了皇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早已没什么实权了。
而让天子权力倾覆这事,再怎么说都是以下犯上之举。
燕京城里原本被议论最多的人,是赵德赵将军。
世人皆以为是赵德做了主导,直到大军进了城后,听皇城上的守卫讲起当日的情形,再看看丞相之位是谁,才慢慢的回过味来。
百姓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思议论着朝局。
在他们的心里,坐了这个位置的人,不管以前是什么样子,以后也都一个德性。
只是郑思平了蛮国这个大患,总归还是能招人待见一点。
郑思上任后的第一天,便削减了宫里的用度,叫停了帝王的一切奢靡之举,以身作则,行节俭之举。
他的府邸也没有因为担任丞相,有什么变化。
有人说他就是新官上任,做做样子。
但很快,朝廷也下达了一些减免赋税的条文。
没有人知道,这个丞相能走多远。
梁永死了,却还有不少官员与他有所牵连纠葛。朝廷的破败不堪,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善的事情。
但着手去做,便是一个好的开端。
十几年也好,几十年也罢,燕京城的人觉得这日子似乎慢慢有了些盼头。
而关于郑思的另一件事,也是常被人议论的。
下个月九月初三,他与长公主便要成婚。
提起这二人的事,燕京城里的百姓也忍不住笑着调侃:“这两人,可终于要成亲了。”
多年来兜兜转转,该走到一起的,还是走到了一起。
多年前的长公主,因为被郑思拒婚,活成了燕京城里的笑话。
可短短几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便成了溢美之词。
他们称赞陈瑶看男人有眼光,一看便是个未来的丞相。
也有人说,长公主陈瑶是个有手段的。嫁过人的寡妇,还能再嫁个头婚的英俊儿郎。
还有人觉得,长公主貌美,郑思才是那个有福气的。
说郑思居心叵测的人也是有的。
他们说,他娶公主是为了更好的稳固自己的政权。
燕京城里说什么的都有,他们二人身上的非议从未断过。但不管怎么说,这亲是结定了。
***
官员女眷的赏花中,陈瑶虽不在场,却也成了她们低声议论的话题。
“听说长公主回燕京的时候,都有三个月身孕了。”
“郑大人当年便说长公主骄纵,如今怕也是有了身孕,不得已而为之吧。”
尚书府的杨念带着自己两岁多的孩子赏花时,听到少女们的窃窃私语,不由回忆起了几年前的事情。
当年,她递果盒给做官不久的郑思。
对方犹豫之际,被长公主顺水推舟将果盒递了过去,还好心告诉她,下次可以做口淡一点的。
想到这里,她望着自己几岁的孩子,会心一笑。
这些少女的心思她怎会不懂?
燕京城里想嫁郑思的贵女数不胜数,谁与他成亲,都很难落句好话。
长公主有了身孕这事,在她看来是是喜事。
她望着自己的孩子,温柔一笑。
父母相爱之下诞生的孩子,本就是该受到祝福的。
长公主生性坦荡,不受拘束。别人不急,倒是她们这些姑娘们急了。
听到这些姑娘们还不消停,杨念忍不住开了口。
“各位还是慎言吧。”她轻飘飘的扫视了周围一眼,“长公主的身份容不得各位在这里非议,更何况。”
她笑了笑:“他们互相倾心彼此多年,如今公主有喜是水到渠成之事,也算双喜临门了。”
少女们对她的话持怀疑态度,望着她们有些不信的神色,杨念直截了当的说破。
“爱对方的神色是藏不住的,你们慢慢会懂的,都散了吧。”
她望着自己的孩子,想到自己的夫君,微微一笑。
是啊,被爱了后就会懂的。
互相倾心的感觉,是藏都藏不住的。
她牵着自己孩子的手去别处赏花,不再理会那些求而不得的少女心。
***
陈瑶的喜服在成婚前已经改了三次了。
她刚回燕京时,腹部还没有那么明显,但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肚子就像吹了气一样,任谁都看的出来她是有身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