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半谋朝令半谋君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倚故不知道的是,孟淮妴还派人监视着李河,毕竟,孟淮妴比孟倚故更恶心这种人,她是绝对不能容许丞相府跟这种人有关系的。

几日后,丞相夫人吴颜收到一封请帖,是威远侯夫人的赏花贴。

这是主内者常会举办的活动,主外者官场沉浮,后宅夫人之间也是需要彼此联络维系的,关系亲近的更是走的频繁,但一般活动只邀请同性的夫人和后辈。

吴颜应了下来,如约而至,然而这一去却被说服了要办一件事。

是由参加南阳侯夫人赏花宴的左都御史夫人起头的,后众夫人赞同之。

说是杨梅身为相府老夫人,接来入住已有二十来日,至少得小办个宴会,请这永平州内的夫人们去坐一坐。

且不说众人都是地位不低,仅左都御史夫人的提议,也须得考虑的,她所言在理,更关乎礼数。

左都御史乃正二品官,其位又被赋予了弹劾百官的权力,丞相亦不例外。

待吴颜回府后,丞相府上下便行动起来,宴会定于三日后,虽时间紧迫,却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纵观整个皇城内达官贵人府宅中的下人,如相府中这般心态平稳行事规矩的,也是少有。单拿那日丢的玉钗来说,绿荷红叶虽知事重,却不慌不忙,据实禀报,并无多言。连后来查出“赃物”的那些坐于地上的小厮丫鬟们,也都只是规矩地坐着,无主子问话,便安静等待;面有不甘,心有疑虑,却也都知道散发慌张吵闹是无用的。

而此宴会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孟淮妴想要快点了结,她现在又烦了这细碎的宅斗。

三日后,众夫人小姐应邀而来,一时间府中吟诗作曲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而杨梅,她早在开始时招呼过后便回了院中,由小辈们自在去。虽是顶着丞相府老夫人的名头,但一无熟识,二非生辰,各家皆由小辈们出面足以。杨梅也乐得不被人绊着,自行准备去。

待晏至渐歇,杨梅身边新调过去的丫鬟来到吴颜身边耳语了几句,是杨梅相邀。

吴颜面色不改,向众人打过招呼,便退去了。

——

自圣皇立朝以来,各国除皇家外,都没有必须立祠堂的传统。

只有皇家的太庙里的神位是被永远摆着的——当然,这个“永远”指的是该朝永存的情况下。

而太庙的神位之所以永存,是因为太庙里都是对国家有大贡献大功劳之人,值得后世视为榜样,值得天下人视为榜样。

太庙里神位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后人展现孝心,更不是出于私人情感,而是对世间人的责任和表率。

入太庙很荣耀,其后人更是可以享受到这份荣耀,但本世界人类认为,世人的念叨会通过牌位传达给他们,使他们不能安息——这便是荣耀的代价了。但这代表了在其位谋其事,是身为官员应该对天下人进行的义务——对于皇帝而言,这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不立祠堂不摆牌位,这是全世界大部分人的传统,但也有立祠堂摆牌位的情况。

为官者,只要是流内官,除非逝去的亲人待其不好,否则必须在家中摆放牌位——完全可以不立祠堂,但必须摆放牌位。

这是为了让当官的为人民做模范,百姓可以不摆,但不摆是为了不强迫感情,并不代表应该完全舍弃;再加上朝廷也担心长此以往,世间会变得连刚死之人的牌位都不用缅怀,人类变得越来越冷漠。因此,流内官都必须以身作则。

有财力的又十分缅怀的,可能会在家中建个小祠堂。

祠堂仅供奉近三代人,比如祠堂已经摆放四代人了,这个家里便必须选择一个吉日,由一个人把最早存在的一代人的牌位请出祠堂,一路捧到墓前,烧了。若是没有墓或墓远过百里,则在祠堂烧了这个牌位便可。

没有财力但又缅怀的,只把牌位放在屋中,同样只供奉近三代人。

这些也都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是为了让生者不要消费逝者,让凡间的情感再不要牵绊逝者。

所谓消费逝者,世人认为,再深的感情,第四代也不可能对第一代有多么缅怀,若是不撤牌位,只会被人认为虚伪。

甚至在某些地方上,百姓以牌位上的人去世时间、与供奉者的关系、与供奉者的情感状况等,来决定该不该在家中摆放牌位,牌位又该摆放多久、摆放几代。在这种地方上,若是不照当地风俗来,是更会被嘲讽消费逝者的。

即便是打着追随官员脚步的旗号,也拗不过当地传统。当官的可以不遵守,但其它住民不行。因为当地人认为当官的自有当官的该做的事,当官的和在官场上的其它官一样;而平民在这块地方,和大家一样是平民,就该和平民一样。

在这种地方上生活,有些事情,当官了再做,那是履行义务;没当官便做,那是有虚伪图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