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百姓们开始畅所欲言。
这是为了让民众言论自由,展现天子的贤民大度。
一刻钟后。
“禁言——”
百姓止了声音,皇帝也听了百姓心言,与在场官员皇子们,开始商讨。为表重视民意,采纳了百姓的部分提议,最终决定先派人搜查丞相府。
很快,丞相府由都察院官员搜查完毕,一无所获。
百姓对此结果仿佛早已知晓,个个一副“早料到如此”的模样。
见百姓不满,孟淮妴看了孟倚故一眼,孟倚故会意,站出来拱手,一脸气愤地对皇帝道:“陛下,如今老臣满府都被搜了,既然没有找到吴丙,足以说明这些人说的话很是可疑,还请陛下彻查,还我儿清白!”
搜人家宅,那是代表了不信任,是一种严重的怀疑,是在侮辱主人家。因此,无辜之人被这样做,气愤是很正常的。
文耀皇帝很是理解,面色缓和着,就要安抚孟倚故。
谁知围观百姓见他这种态度更是气愤,有百姓忍不住出声质疑。
“清白个鬼!这就能证明清白了?你府上没有人家孙子,谁知是不是藏在别处!”
“就是,要我说,大家都回去搜搜看,说不定就藏在哪个闲置的民宅里了!”
百姓们被这种情绪感染,纷纷要求满城搜查,势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一时之间,重点放在了鲁余那被绑的孙子吴丙身上,倒把孟淮妴是否杀人之事暂放一旁。
三皇子乔时济见此情景,忍不住就要站出去说话,但孟淮妴一直在注意着二皇子乔时谨,也就发现了迈了一步的乔时济,当即出声阻止道:“三皇子殿下,是觉得现在不该先找吴丙吗?”
乔时济身子停住,他是这个意思,但话不能这样说,被孟淮妴先发制人,反倒不能点头了。
见乔时济被拦住,他身旁的乔时谨微微放松了些,未到必要之际,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孟淮妴感受到了这分情绪,又看了乔时济一眼。莫非,三皇子就是二皇子的幕后之人?
鲁余没功夫去思索孟淮妴的意思,她见到群众如此热情,心中燃起希望,到底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孙子,也大声附和,请求先把她孙子找到,以免被孟淮妴撕票。
眼下群情激愤,皇帝双目威严地扫过全场,见百姓们对丞相满脸都写着“你就是想包庇女儿”的不信任,看着他则带着希冀。
那么他又怎么会让人失望呢?
今日倒是个机会,可以顺便操练士兵,权作演习也好。而他自己,也需要再次在百姓之中,再扬贤名了。
文耀皇帝起身,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示意百姓安静。
百姓当即顺从地噤了声,就见文耀皇帝对着百姓微笑安抚道:“我很欣慰,大尧的子民这么乐于揭露真相,维护国家安定。民意是一国之重,我有幸主导大尧,今日决定采纳子民意见,对于吴丙,全民一起寻找,不知诸位可愿出这份力?”
虽是用“我”,却威压不减,又给百姓一个亲民的亲和印象。
见到皇帝这样如慈爱的长辈一般对自己说话,百姓心中感动又感激,同时心中的正义感瞬间被提升到顶点,升起了一股浓重的责任感,迫不及待要展露出来。
于是,这一瞬间,有一股无形的“气”突然就让人感受到了,在阳光之下,众人热血沸腾,万众一心,齐声高呼“愿意!”
文耀皇帝也面色感动,大手一挥,先是从鲁余那要来吴丙的写实画像,再让数名写实画像师临摹,又让另一位画师简笔画下,由匠人照此快速制版印刷,分发给百姓。最后,命令有关官员衙门维持秩序的同时一起寻找,行仪卫也开始让围观百姓安然散开。
离开长安街,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带动了更多人民一起寻找吴丙,消息传到永安州及周边各县,周边人民有时间的,亦是在当地及个人心中想到的隐蔽之地寻找起来。
比百姓更快的,是五军将军府。在平津府内驻守的三十万士兵尽数派出,拔刀遍布全城,以维护秩序,以免百姓们在四处搜查的时候破坏他人财物,也防止有小偷小摸者浑水摸鱼。
在官兵民的合力协作之下,日落之前,吴丙竟真的被三名百姓找到了。
那三名百姓拿着一张吴丙的印刷画像,在画像和架着的人之间来回对比,只能判断出个大概,等到他们走到一名举着写实画像的士兵面前,这才算是九成确定了所救出之人就是吴丙。
三人顿时笑开了花,和士兵一起,带着吴丙就来到了登闻鼓院。
院中,文耀皇帝自然没有离开,他像是一个最勤政爱民的皇帝一般,就这么在院中批阅奏章处理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