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停在柳府后门,又很快悄无声息的离去。
门从里面打开,暗黄的灯笼照亮门外人的模样,一张圆盘的脸,细长的眼,笑起来慈眉善目的。
尤氏带着南嬷嬷亲自来接人,旁边只有个看守后门的婆子,自从上次的事儿之后,尤氏便知道了府中不少人是自家老爷的耳报神,故而行事越发的谨慎起来。
提着一盏孤灯往府里走,尤氏牵起马大燕的手,略带着歉意:
“真是劳烦马真人了,为了我儿如此奔波。”
马大燕语气中带着慈悲无私:
“收到夫人的信儿,我心急如焚,令公子的情况耽误不得,等后日再来就太晚了!故而我与王爷商议了一番,才出此下策。”
尤氏神色担忧:“我儿的情况实在不好,若不是怕我家老爷……我前两日就该亲自去请您。”
说到此处,尤氏才发觉马大燕是孤身一人:
“真人的小徒弟没跟着一起吗?”
“两个人太过惹眼,夫人府上情况特殊,我还是孤身一人行事方便。”
尤氏点点头,赞其想的周全,然而不远处忽然快步走来一个穿着湖蓝衣裳的婢子,她神色有些慌张,低声与南嬷嬷说了几句。
马大燕暗自思付应是柳桥州回来了。
果不其然,尤氏拍了拍胸口一阵后怕,这两人一前一后,幸亏没撞上,不然麻烦就大了:
“马真人,这两日要委屈您了。”
随后,对着那个穿着湖蓝衣裳的婢子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南嬷嬷去接迎柳桥州。
“真人,这边请。”
走过长长的一道走廊,左拐进了园子的宝瓶门,郁郁葱葱的一片竹林显现,一阵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
一进园子,清凉之意袭来,将夏夜那股躁热一扫而去,马大燕舒服的呼出一口气,问道:
“姑娘,这是什么地方?”
上次来柳府,她不记得走过这条路。
湖蓝衣裳的婢女抬起头,幽暗的烛火下,一张小脸圆圆的,眉眼弯弯,瞧着很是讨喜的模样:
“真人不必客气,奴叫红喜,当不得您一声姑娘。夫人交代要避开大人,这条路挨着老夫人的院子,老夫人身子不好,无人敢打扰,所以咱们才走这条路。”
马大燕点点头,一边打量着四周的坏境,一边转着眼珠子盯着红喜的背影,琢磨着怎么从这丫鬟嘴里套话。
园子里种着大片大片的竹子,如今正是花朵盛开的好时节,可这里却没几朵,除了竹子,还有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当作摆件。
打眼瞧着,这园子就是上了岁数的老太太才喜欢的。
“红喜,可真是个好名字!方才我一打眼瞧你,便看出你天庭饱满,眉目清秀,福禄之气映于脸颊,是个好命的。”
红喜本在前方领路,听着这话脚步不自觉的慢了下来,一手提着灯笼,而另一手则摸向自己的脸颊,有些个惊喜,但更多的不敢相信:
“真的吗?”
上钩了!!
马大燕弯了弯眉眼,而后神色中带了几分高深莫测:
“我观人无数,还不至于拿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来说谎。”
红喜听出这话中不同寻常的语气,便小心的回头看向马大燕的神情,只见这位真人眉眼带着几分弧度,初看像是在笑,但其中有着一股子肃然不愉的感觉。
她心里一个咯噔,忙停下脚步:
“真人勿怪,是婢子说错了话,真人是连夫人都要礼遇的世外高人,自然本事高深,婢子不该质疑真人的话。”
淡淡的竹香飘进鼻尖,马大燕耷拉着眼皮看着在她面前畏畏缩缩,大气儿不敢喘的红喜,面色上波澜不惊,可心里却得意的很。
她最是知道这些奴仆的心思,总盼着有一日能飞上枝头,可若真把有福气的好话按在他们的脑袋上,第一个不相信的也是他们!
对于他们,不能天天给红枣,也不能天天给巴掌,得两者换着来,一个红枣,一个巴掌,才管用。
马大燕摆摆手:
“罢了,不过见你面相带福,我才多说了两句。你不信,也没什么怪罪不怪罪的,凡人之命,不由已也阿!”
越是这般说,红喜就越是慌乱急躁的厉害,她生怕错过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是婢子错了,真人勿怪。还求真人发发善心,原谅婢子的无知。”说罢,竟是要跪下去。
“诶诶,这是做什么。”马大燕把人拦住,看着那一张恳求又委屈的小脸,她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别哭了,小心把福气都哭没了。瞧你嘴角有下垂之相,最近要管好口舌,别乱说话,免得惹主子不喜。”
红喜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