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出自单亲妈妈家庭的孩子,不是也很优秀吗?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也
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 莎莎说。看来她的决心已定,很难改变了。
薛雅兰见自己的劝告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叹息似地说:“ 总之,单亲妈妈这条路
不是容易走的,养育孩子的艰辛不是一个单身女人所能轻松应付的,你或许可以做
到,但付出的代价会很大。而且你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孩子长大了也许还
会怨你。单身母亲当然也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孩子,但那是少数,你去看看调查数据
就知道了。”
就连一向悠然作壁上观的沈芳得知这个消息也来劝莎莎,她说:“ 我们都是过来
人,也经历过些事情。要知道结婚未必是幸福的开始,有了孩子也未必快乐。在没
有准备好之前,千万不要生孩子,否则自己苦,孩子也苦。而且你也千万别想着什
么‘养儿防老’,在美国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美国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子女要赡养
父母。”
但是无论旁人如何理智地分析,已经为时太晚了,早已成形的胎儿在莎莎腹中日夜
长大,此刻说什么都太迟了。
莎莎还是决定要生下这个孩子。
由此卢丹联想到自己,她觉得,劝导别人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所谓“旁观者清”。
但是事关自己时,情况就不同了,却是“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想起来,当初自己做出的一些重大决定,比如同杨文森认识三个月就匆忙结婚,
不也是同样很草率的吗?
她为什么当时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固执己见地一定急着要结婚呢?如果当时她不同
杨文森结婚,现在的处境也许还好些。同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结婚,无异于是一
场赌博。
出了医院之后,杨文森的身体慢慢好转起来。但是他的健康状况还无法胜任工作,
只能在家休养着。
每当下班回家看见杨文森,在床上躺着,或者在沙发上坐着,那副无所事事、无聊
的样子,卢丹就有说不出的心烦意乱。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的确,不幸的家庭虽然各不相同,但造成不幸的原因却是相似的,无非是天灾和人
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