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如果在家里带孩子,就不能出去工作。如果她出去工作的话,那孩子谁来照看
呢?美国的人工很贵,全职保姆更贵,而且将孩子交给外人照顾做母亲的也不放心。
卢丹看着莎莎,心中感叹,这样漂亮的女人,怎么把自己陷进这样的麻烦之中呢?
遇人不淑,就连那么一点孩子的抚养费,也要百般索取才能到手。
卢丹再看看她自己,也是一大堆烦恼。绿卡,家庭,工作,没有一样不让她心烦意
乱。或许莎莎看她的生活,也觉得是一团糟。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随时随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定,谈何容易。
“ 有人说,到纽约的第一年是豪言壮语,第二年是自言自语,第三年是胡言乱语,
我们现在到了哪个阶段了?” 卢丹自嘲地问莎莎。
莎莎笑道:“ 我现在是不言不语。活在当下,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卢丹又坐了一会儿,同莎莎说了一阵闲话,就告辞了。
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坐下休息一下,杨文森就拿了一封信给卢丹看。
那封信是从杨文森的老家寄来的,上面贴着很多花花绿绿的邮票。
“ 家里着火了,我明天就去银行汇款回去。” 杨文森着急地说。
“ 你打算给他们多少?” 卢丹问。
“ 先寄一万美金,接下去看情况再寄。”杨文森回答。
一万美金不是小数目,卢丹刚想表示质疑,她想知道火灾到底有多严重,造成了多
大的损失?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见她犹豫的态度,杨文森就嚷嚷了起来:“ 你还有没有一点同
情心?一家人就快要睡在大街上了,你还这样斤斤计较?”
杨文森又嚷道:“ 好了,不用你的钱,我一个人出钱,总行了吧?”
“ 你的钱?那个银行账户是我们共同的。” 卢丹说。
而且,那个银行账户里面的存款大部分是她的钱。杨文森每个月的工资,连维持家
里的基本开销都不够。
这一句卢丹还没有出口,就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
又是一场激烈的争吵,两人不欢而散。
第二天,杨文森没有再同卢丹商量。他自己静悄悄地去了趟银行,把一万美金的汇
款寄回老家去了。
卢丹得知杨文森瞒着她擅自做出决定,怒不可遏。
两人又产生了一场冲突,吵得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