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天大的冤枉,这世上还有比我更懂事更听话的孙子吗?”沈悠然故意逗趣,果然把李金花笑得合不拢嘴,把手巾往他身上一抽,笑道:“油嘴滑舌的!快去洗洗。”
“哎!”沈悠然答应着,站在院子里用手巾把身上各处抽打了一遍,又把两个小的也拘到跟前,拍身上的土,都是在山上地里摸爬滚打了一整天,不拍干净都不好进屋。
沈悠明可不关心谁淘气不淘气,也不在乎身上有没有土,他现在就心心念念自己的烤蚂蚱,一直围在阿陶身边碎碎念:“阿陶哥哥到家了,快点给我烤吧,到家了快点给我烤吧,阿陶哥哥。”
阿陶被他缠得没办法,只能先把背篓和篮子放到墙根,领着他到灶上烤蚂蚱去了。
沈悠然见晾了满院子的拆洗的冬衣,就知道李金花一下午肯定又没歇着,有些心疼又有些无奈。虽说比地里的活轻省一些,但他知道这些家务活也是劳心劳力,一直这样不间断劳作,他怕李金花的身体会落下病根。
但是让她歇着肯定也歇不住,明天还是叮嘱阿陶留在家里,多帮衬一些。
沈悠然掀开水缸盖子,看没剩多少水了,往灶房招呼一声:“阿陶烤好没有,趁着天还没黑透,我们去拉趟水。”
“快好了,哥你等一会儿。”阿陶回道。
沈悠然便先把木板车推了出来,这是他家目前最值钱的物件了,“车”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属于奢侈品行列。
而且他家这辆木板车以前可是套驴的,比一般独轮车大上许多,是沈家做杂货生意用的大件。要不是有这辆车,秋收时候累病的,怕就不止李金花一个人了。
沈悠然把院子里几个空木桶放到板车上,又往草棚里去,看沈悠明已经美美的吃起了烤蚂蚱,笑道:“小馋猫一个。”
他把灶旁剩半桶水的木桶拎起来,倒进水缸里,又到西屋拿了草绳出来,阿陶已经拉着车等他了。
他们村里还没有水井,要到隔壁大杨村取水,当初跟大杨村说好,总共给一两银子,能取到明年春天。
大杨村在新村西北一点,两人拉着车从村里主干道先往西去,路过钱家门口,沈悠然往里喊道:“小山,取水去不去?”
“去去去。”钱小山还没答话,钱老大先跑出来了。他家只有一个独轮车,放水桶很不稳,每次都要用绳子缠好几道,还要人在一侧看顾着,麻烦的很。跟沈悠然一起去,可以匀两个水桶到板车上,能轻省一些。
钱小山随后也推着独轮车出来了,钱老大拿了水桶,几个人结伴往大杨村去。
沈悠然跟钱家兄弟说了明天烧荒,想让两人帮忙的事。
“嗨,这有个啥,你放心,我把大力几个也叫上,保管出不了事。”钱老大日常夸海口,钱小山瞪他一眼,对沈悠然道:“那咱们今天多跑趟吧,拉完这趟倒水缸,再拉一趟存水桶里,明天也拉到地里备着。”
沈悠然听完,哈哈一笑,道:“跟我想到一块了!”
钱老大却叹了口气,道:“一直这么取水也太麻烦了,悠然,咱自己村里打口井算了,我打听了,这年头舍得打井的人家少了,打井的价格比以前便宜不少。”
阿陶听了也赞同的点头:“哥,我在镇上也打听了,现在打口普通的井,十几两银子就能办好。”
“那至少也要每家出一两银子呢,肯定有不少人家拿不出来呢。”钱小山接口道。
打井是全村的大事,肯定不是他们几个人在这说几句话就能定的,还得召集大伙一起商量。
但沈悠然也倾向在村里打口井,虽说离着大杨村不远,但两三天就得跑一趟,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更何况每年还要交钱。
“等过几天,召集大伙问问吧。”沈悠然想了一会儿,道:“先看看能凑出多少钱,实在不行就算了,如果差的钱不多,再想想办法。”
阿陶听到沈悠然的话,高兴的蹦了一下,钱老大看到后笑道:“这还没决定要打呢,就开心的蹦起来了,这要是井打好了,那不得高兴的蹦到天上去了,哈哈哈。”
阿陶不理会他的调笑,兴冲冲道:“我哥想要办的事,就一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