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悠然轻轻抚摸着他后脑勺:“这都是小事儿,没关系的,人没事儿是最重要的,剩下的带回去给大家伙儿分一分。”
他一弯腰把一直扒拉着往上窜的沈悠明抱起来,又对阿陶和郑聪嘱咐:“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如果有把握直接跑掉,一定要及时跑,千万不要顾忌这些钱财外物,记住没?”
见两人都乖乖点头,沈悠然又笑道:“好了,打起精神来,赶紧收拾收拾东西,等会儿先去粮油店把白面和油买上,再去铁匠铺里挑两口铁锅,咱就回家了。”
“成!”
沈悠然故意扯开话题,转移两人的注意力,让阿陶和郑聪紧张了半晌的神经慢慢放松了下来,不再纠结这件事,转身收拾起东西来。
等从粮油店出来,见两人神色不再紧绷,脸上已经有了笑模样,沈悠然这才稍稍舒了口气,但他自己却不敢掉以轻心,这件事处处透露着古怪,还是得想办法搞清楚怎么回事才行。
不过他不打算让两个小孩再跟着担惊受怕了,既然来闹事的人是差役认识的,那后面打探起来应该不会太难,他打算回家先跟蒋天旭商量一下。
路上沈悠然专门嘱咐,未免李金花担心,上午摆摊发生的事情先不跟她说,沈悠明配合的点头:“记住啦,我不跟奶说有坏蛋,大坏蛋被吓跑了。”
阿陶和郑聪也跟着点头。
等回到家,李金花注意力全在新买的铁锅上了,脸上的表情又是心疼又有些兴奋,摸着铁锅直啧嘴:“诶呦你说说,这一口铁锅就要快二千钱,这还一买就买俩,这得多贵呀。”
葛春生在旁边跟着感慨:“可不是,这仗也打完大半年了,这物价咋还能这么贵呢。”
沈悠然招呼蒋天旭帮忙,把车上的东西一样样往新盖的厨屋里搬,边回头笑道:“咱这锅是用来炸油条的,得耐用,特意挑的好锅。”
他又抬胳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除了家里用的还得备着一口出摊用,干脆一起买了,还能便宜些。”
蒋天旭看他想解扣子,从衣架上取了布巾递给他:“就擦擦汗吧,衣裳别解了,凉了汗容易生病,擦完到屋里坐着歇会儿,我去把新锅架上。”
沈悠然今天也穿了夹袄,一路拉着板车回来又搬了几趟东西,大冬天的倒是给热出一身汗,他接过布巾擦擦汗,却也没回屋歇着,亦步亦趋的又跟到厨屋里。
新盖的厨屋比之前的草棚子宽敞许多,毕竟以后是要做吃食生意的,厨屋可是重要的生产场地,沈悠然特意让人往大了盖。
一进厨屋,最显眼的就是中间一米高的长方形大台子,这是沈悠然特意模仿现代农村厨房设计的中岛台,两米多长一米多宽,能同时围几个人干活,台面和灶台一样,铺了一层青砖,虽说造价不菲,但确实方便又干净。李金花正拿了木盆和几个碗,在台子上一勺勺盛剩的豆腐脑。
西北角是有两个灶眼的灶台,烟囱沿北墙往外,墙另一边连着李金花屋里的火炕,一天光煮豆浆做饭烧的火,就够火炕热一晚上的,根本不用单独烧。
除了灶台和中岛台,沈悠然还沿东墙垒了排置物架,水缸也从院子里搬进来放到了拐角处,还专门在里边隔了一间屋子放石磨,整个厨屋虽然大,也算得上满满当当了。
蒋天旭把新铁锅沿着靠外留好的灶眼往下放,来回转动几下放稳当,回头对沈悠然笑道:“大小正好。”
“特意比着咱家锅的大小挑的,”沈悠然也凑近来回看了两遍,“毕竟灶眼是按那口锅的大小留的,要是买的大小不合适,还得重新垒,怪麻烦的。”
蒋天旭点点头:“一会儿吃完饭,和点泥,沿着锅一圈封上就成了。”
李金花接过话:“明儿个再封泥吧,正好昨天集上买回来两块带皮猪肉,明儿个趁着晌午暖和,先用猪皮把两口新锅清一清。”
蒋天旭点点头:“那也成。”
李金花又笑呵呵指挥道:“留下这小半盆豆腐脑放锅里热一热,一会儿咱自家吃,剩下几碗我和阿陶给你钱奶奶他们几家送去吧,我瞅着今儿个剩的比前几天更多了,是不是天一冷,在街上吃的人都少了?”
阿陶刚从院子里进来,听到这话下意识看了沈悠然一眼。
蒋天旭掀开锅盖,把盆子端到篦子上,见阿陶神色有些奇怪,也跟着看向沈悠然。
沈悠然面色如常,笑着解释道:“街上人倒是不少,不过吃豆腐脑的确实不如之前多了,这天一冷,人都愿意吃些热汤热水的,那汤饼羊肉汤,生意都比之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