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被这庞大的信息量砸得晕晕乎乎的,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而事件中心的李相早已坐上了马车,外头的随侍刚动,就听见里头的大人缓缓道:“去公主府。”
随侍低低应了一声。
很快马车隐没在繁华的车市,而象征着李府的马车一路慢悠悠的前往了公主府。
公主府内,温黛正带着大长公主看戏,特地叫了下头的戏班子排了戏来哄阿娘开心。
外头那些个风言风语,一早被温黛知道后就下了命令不需任何人说起。
瞧着身旁正襟危坐的小家伙,大长公主哪里不知道音音是在哄她开心。
她想了想,决定还是不瞒着音音。
“外头那些,都是我叫人放出去的。”
温黛闻言眼睛都快瞪圆了,一脸惊讶。
“阿娘?可是你为什么要...”
温黛有些奇怪,即便是这种事情,不过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罢了,阿娘怎么会用这样的招数。
大长公主只是笑着,“你啊,且看着吧。”
为帝者所在乎不过江山社稷民心,她当年夙兴夜寐兴盛大周。
有功之人却受如此磋磨,若陛下不妥善处理,只会让人质疑皇家是否真的尊贵如斯。
“不过——”
大长公主凑近几分看着温黛光洁如初的小脸。
“想不到那府医看着年轻,配出的药倒是好药,竟是半点都瞧不出了。”
没想到阿娘会突然问到这个地方,温黛眼神微闪,装作看戏的模样,含糊道:“是啊,我也没想到。”
思绪却忍不住回到那日,当时她问出那句话后,谢淮半晌都没回答,她只觉羞恼,以为他不愿,准备若无其事的收回时。
谢淮回头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她面前,于她身前蹲下。
她瞧不见他的神情,只听见他沙哑的声音。
“谢淮,乐意之至。”
明明只是平常的一句话,可温黛总觉得好像决定了什么十分重要的事情一般。
她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想着不过是和谢淮这家伙互惠互利罢了,哪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大长公主瞧清楚了她神情不对劲,笑着准备逗她时,下头的秋嬷嬷却忽而附耳过来。
温守成来了。
大长公主神色未变,只是扭头笑着让温黛再看会,下头有些事情让她处理。
偌大的公主府,那些事情温黛也不太明白,只点点头就看着大长公主离开。
而不多时,又青过来,手中拿着一道信件。
“这是下头角门给的,说是要亲自交给郡主您。”
又青对她忠诚,自然不会打开看,只是老老实实的将东西递给她。
温黛有些疑惑的拆开,待看清落款是谢淮后才了然,认真的看着心中的内容。
这些日子谢淮都在仔仔细细查着徐月的生平,大小的事情无一放过,即便徐月隐藏得再好,始终有露马脚的地方。
温黛看着信上谢淮说着徐月这些日子秘密指使人大肆屯粮,各处的粮食铺子都有她的身影。
灾荒年间这事并不奇怪,可偏偏如今大周兴盛平安,而除非是开铺子才需要大肆购买粮食。
可徐月即将入东宫,成为人上人,怎么可能甘愿做一个商人,岂不是自掉身价。
所谓士农工商,商为最末,便是这么个道理。
摩挲着那处字迹,温黛眉心微皱,仔细想着。
旁边的又青不知,只是碰到郡主的手冰冷,有些心疼。
“时下虽然还未入冬,可天气冷得厉害,回头奴婢喊人将那库房的手炉清出来用着,免得郡主受凉。”
又青随意说着,温黛却突然抓住了入冬这两个字。
入冬,入冬。
是了,梦中的徐月之所以站稳了脚跟,不仅是才情动人,更为重要的是面对难民,依旧菩萨心肠的救治。
永庆年间,淮北水患,流民暴乱成灾,往汴京方向涌来,汴京城的米价疯涨。
可谓是饿殍遍地。
各个地方粮食都很紧缺,偏偏是这个时候,徐月开设粥棚,接济难民,博得名声。
再加上大考猎得白鹿,越发坐实了她神女的名头。
可是梦中的徐月有粮食是因为徐姨娘娘家陪嫁有一间粮食铺子。
可是如今还没到灾民入京,徐月却已经开始收粮,这是为什么。
温黛瞳孔微缩,握紧手,难不成徐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