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在这么忙碌、生死悬于一线的时刻,副官顶着炮击和子弹穿过一地匍匐的士兵,艰难地向他汇报, “上尉,呃……第8西里西亚步兵团团长埃利亚斯上校来电!”
卡雷尔·帕夫利克上尉指挥几个士兵调整位置后,接通了电话,里面传来暴跳如雷的声音。
他的上司埃利亚斯上校骂道: “帕夫利克,你这个蠢货,你想让我们都死吗!”
他把话筒拿远了一点,觉得这位上校的嗓门简直比对面轰炸的德军大炮还可怕。
“我命令你,立即停火,放下武器,向那群德国人投降,这样我们的国家还有一线生机。”埃利亚斯上校威胁道, “如果有哪些蠢货不听从命令,我们将送他们上军事法庭!”
“说完了吗,长官。”
听筒对面一阵沉默。
卡雷尔·帕夫利克上尉一边抬手指挥第12机枪连的士兵“继续加大火力”,一边忙不迭地对埃利亚斯上校说道: “如您所见,我们非常忙碌。”
他径直挂了电话,对面那位上校暴跳如雷的“我都听见了……”的叫喊声立刻被淹没在机枪扫射声中。
第二场反击战斗已经进行了将近二十分钟,赫尔曼的笑容渐渐褪去,换上了严肃认真的神情。
讽刺的是,这一路上,他看到德军第84团第2营被打死的有十来个,受伤的几十个,那群“懦夫”捷军还在活蹦乱跳!
对面的火力在继续加大,前锋的步兵团和摩步团节节后退,那位被他骂“土鳖”、“土匪”的党卫队军官扯着嗓子大吼, “后撤,给我后撤……”
很快,原地只留下了这一辆坦克,赫尔曼、驾驶员和无线电兼装填手,一共三人,他们的装备有一门20毫米机炮,一挺7.92毫米机枪,他看了一眼弹药。
装甲车的战斗口号是“保护步兵” ,而步兵的战斗口号则是“保护坦克”。
“……”
子弹射击在钢板上的声音劈里啪啦,清晰可闻,赫尔曼沉默了一会儿,无线电兼装填手犹豫着艰难启齿, “长官,我们需要支援。”
德军对恰扬科维军营的第二次进攻仍以失败告终。
晚间七点,包括阿德里安在内的第3装甲师和其他军事部队,第二次收到命令:请求再次增援。
在营地驻守的德军都感到非常诧异。
汇报的军官说道: “这次捷克可能要出一位民族英雄了。”
至此,德军才真正重视起这场战斗来。
整个捷克除了米斯泰克镇郊外的恰扬科维军营,数十万捷军早已经听从政府命令,自动放下武器,不战而降。
在同一时间,捷克总统哈查本人和希特勒在柏林会谈,他接受了投降条件,并随即成为一位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总统。
捷克的最后亡国时刻,整个国家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连的部队挺身迎战。
阿德里安听从装甲指挥车的命令,驾驶着一辆轻型坦克上了前线,透过望远镜看见那位卡雷尔·帕夫利克上尉,他的名字在不到二十分钟内已经传遍了整个参战的德军部队。
指挥官对他们的命令是: “不要枪杀,活捉这位卡雷尔·帕夫利克上尉。”
不过是强弩之末。
恰扬科维军营的留守驻军大部分都是3月初才仓促应征入伍的新兵,根本没有来得及训练,更糟糕的是,前几天,军营内的重武器弹药都被运回了仓库,他们的弹药奇缺。
随着德军二次兵力支援增强,仅仅十分钟后,恰扬科维军营守军败局已定。
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德军来说并不光荣,参战德军约1200人,第84团第2营一共死亡18人,数十人受伤,而对方的战斗规模小得仅有200余人,武器只有bu枪和机枪,却只有6人受伤。
虽然步兵团和党卫队摩步团士兵和指挥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但德国国防军第3装甲师的诸位军官,都对这些捷克士兵表示出了最大的尊重。
参与反抗斗争的帕夫利克上尉等几名军官被软禁,捷克士兵则在解除武装后被遣散。
“我们尊重这样的对手。”第3装甲师师长说。
1939年3月15日,捷克全境沦陷。
德军在捷克轻而易举第缴获了一共469辆坦克、2175门火炮、43000挺机枪、114000支手枪、约300万发高射炮弹和10亿发子弹等。
赫尔曼大笑起来,继而愤愤不平, “该死的,这些弹药几乎可以武装我们一半部队,这些懦夫就这么拱手相让了!”
“他们大概有350辆35(t)和38(t)坦克,装备了37毫米炮和两挺7.92毫米机枪,能够击穿我们所有坦克装甲,我们却只有不到140辆的坦克能与之对抗。”阿德里安补充道。
“事实上,如果他们的装甲连没有拒绝参战,我们这场战斗远比现在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