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们很快就把材料搜集齐全,期盼地等着下一步的指示。
贺听澜随便选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人,用他搜集来的材料开始给大家做示范。
只见贺听澜先是用刀将粗树枝上的小枝桠削掉,把木杆砍成大小粗细均匀的形态。
每根木杆大约比人高两头左右,是成年男子的小臂一半那么粗。
“来,搭把手。”贺听澜对方才这名队长道。
男人立刻走上前去,“官爷,我需要做什么?”
“我不是官爷。”贺听澜纠正道。“帮我扶住木杆的顶端。”
紧接着,贺听澜将木杆的底部深深扎进土地里,确保足够稳固。
固定完第一根木杆后,贺听澜又拿起第二根木杆,将其插在距离第一根木杆扎入地面的位置约有八步远的位置,同时让男人也扶住第二根木杆的顶端,并且将两根木杆的顶端挨着。
从上往下量,在大约一掌长的位置进行交叉。
贺听澜如法炮制,将第三根和第四根木杆也架好。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四角的锥状木架子,底部是一个四方,而顶端的四根木杆汇集在一起,交叉摆放着,形成帐篷的尖顶。
“接下来咱们用长条的树皮当作麻绳,把顶端牢牢固定住,至少要缠七八圈。”贺听澜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那卷长长的树皮条。
贺听澜在木架顶端多次缠绕,直到他用手晃了晃,感觉木架子已经足够稳固,不会轻易动摇之后,将树皮打了个死结。
“好了,现在基本的框架就做好了。”贺听澜面对众人宣布道,“针对这个步骤,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吗?”
百姓们纷纷摇头,“没有,都听明白了!”
“很好,那么接下来便是编织草席的步骤。”贺听澜朗声道。
“如果有人本来就会制作草席,下面的内容可以不用听了,可以先行离开开始制作。”贺听澜说,“其余人,下面的步骤一定要仔细观察。”
说罢,贺听澜蹲下来,从一大堆干草当中选了十根,将它们并排铺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这几根草就是草席的起始框架了。”贺听澜一边解释,手上一边开始忙活起来。
然后他用一条树皮将底部的其中一端绑起来,一边绑一边解释道:“这样是为了保证它不会散开。”
绑好后,贺听澜又从草堆中挑了一根细长的干草,“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编织的环节,大家一定要好好看。”
只见贺听澜将这根草从草席的底部穿过,然后又拿起一根,和先前的那根形成了一个“交错重叠”的形态。
接下去便是源源不断地拿取干草,重复以上的步骤,将一根又一根的干草编进现有的草席当中,渐渐形成一个编织的纹理。
“大家一定要注意,一边编织的时候,要一边将干草紧紧贴合左右,确保没有缝隙,否则晚上睡觉时会漏风。”说着,贺听澜将略显松散的草集中推了推,让它们挨得更紧。
“另外,大家也要尽量保证每根草的粗细相差不多。如果遇到了差距太大的,可以用两根细一点的草拼在一起,当成一根粗的使用。”
贺听澜站起身,朗声宣布道:“大家一会就按照这个办法去编织,直到编出来的草席有两丈宽、至少十二丈长才行。当然,长度多多益善,如果你们搜集到的干草多,就编得长一些。”
“现在大家可以带领自己的队伍开始制作了。每个队伍都先选好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以免帐子歪斜。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就找官府的人或者我寻求帮助。都散了吧!”
贺听澜话音刚撂,百姓们就一哄而散,抱着好不容易搜集到的物资纷纷找到自己的队伍,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
晏臻此刻已经对贺听澜佩服得五体投地,彻底变身为贺听澜的小弟,贺听澜说啥他都完全相信、毫不质疑。
官吏们也没闲着,大家按照贺听澜的安排,一人负责一个区域,在忙碌的百姓中间巡逻。
一是确保纪律,防止有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打起来;二是看看是否有人需要帮助,也能帮一把。
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了,流民们的进展飞快。
有些手脚麻利的队伍几乎已经把帐子搭好了,哪怕是最慢的一些队伍,帐子也有了个雏形,至少晚上肯定有地方睡了。
贺听澜更是忙得脚不着地。
流民们对他是十成十的信任,以至于有什么问题都来找贺听澜。
“兄弟,我这个草席怎么越编越歪了?”
“我这儿的土有点松,木杆子好像不太牢固。”
“小伙子,你能不能帮我看看,为什么我的草席这么容易碎啊?”
甚至还有一些流民开始称贺听澜为“大侠”,觉得他肯定是身怀绝技来到此处帮助大家化解灾难的。
否则贺听澜一个不缺吃不缺穿的年轻人,怎么会来到流民聚集之地呢?
贺听澜简直是哭笑不得,一开始还会解释自己不是什么大侠,后来也就懒得解释了。
算了,大家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午饭时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蹒跚的步伐,将一碗米汤高高举起来,递到贺听澜跟前。